税务培训机构管理创新思考一、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单位的凝聚力税务培训机构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也要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人才是税务培训机构最宝贵的资源,是单位勃发生机的有生力量。培训机构的稳步健康发展,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状况和创新能力。培训机构为了降低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必须充实自己的人力资源和提高管理水平,因而,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激励人才,是培训机构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要想营造一个全体职工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要想较好地培养职工对自己单位的忠诚度和认同感,必须依靠管理创新。(二)有利于推进培训机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税务培训机构作为承担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通过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培训环境。培训机构的软环境建设反映了培训机构的内在品质和发展境界,是实现学校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实现管理创新,有利于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教学和科研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学员服务水平的提高,进而推进培训机构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有利于推动培训机制有序运行公开公平的培训机构运行机制是培训机构成长壮大的制度基础,也是其管理创新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它包括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不可否认,初期的培训机构制度建设比较落后、简单,造成人对制度管理的心理抗拒力,造成员工的职业倦怠,这显然不利于培训机构的稳步健康发展。因此,高效有序的培训项目运行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制度创新。二、税务培训机构管理创新的探索(一)明确两个管理模式一是以目标分解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二是以第1页共4页工作流程为主线的“项目组负责制”的管理模式。所谓“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是指按照税务培训机构的内部管理脉络,把教师管理、行政管理、工勤服务人员的管理统一于一个发展目标之下,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和谐共存的有序环境。所谓“项目组负责制”管理模式,是指把每个培训班视为一个项目,成立项目组负责运行。通过“项目组负责制”,可以整合培训机构的各种培训资源,从学员培训需求分析、入校报到、听课学习、文体活动、餐饮住宿、接送站等等细节入手,规范培训机构的内部运行,保证培训项目顺利实现培训目标。在以上两个管理模式下实现管理创新,应该加强对教师、行政、工勤岗位岗位职责完成情况的分类考核,以及对其工作指标的量化考核,并采取竞争上岗的管理机制,结合奖励、晋升、学习的激励机制进行管理。(二)管理创新的组织实施实现管理创新不是一个口号、一份文件、一通说教,而是要经历一系列繁复的流程才有所成就的过程。第一,设定指标。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过程中,首先应将培训机构的战略目标层层传递和分解,使每个职位被赋予战略责任,每个员工承担各自的岗位职责。绩效管理是战略目标实施的有效工具,绩效管理指标应围绕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而不应与战略目标的实施脱节。只有当教职员工努力的方向与单位战略目标一致时,整体绩效才可能提高。第二,绩效辅导。绩效辅导是顺利完成绩效计划的保障。学校教师绩效辅导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绩效沟通,对员工提供支持与帮助。以对教师辅导为例:在计划制订阶段,教学主管部门需要与教师就目标设定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使目标成为部门与教师之间的纽带;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部门主管随时与教师保持动态的沟通,及时进行业务辅导。同时,教师也需要就计划的完成情况作以反馈,获取必要的支持。二是收集绩效数据,为下一步对教职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第三,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借鉴绩效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培训的工作特点创设的,体现出与原有考评制度截然不同的鲜明特点,是对学校效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一是考核对象的分类化。把分类评价作为评价制度的第2页共4页基础和前提,分别对各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规定不同的指标权重,兼顾各类部门、各类职位的特点。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