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精细化调研报告国家税务总局谢旭人局长在全国首次强化税源管理工作专业会议讲话时强调指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决定税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工作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如果不能及时掌握税源的发展变化趋势,不能把潜在的税源转化为现实的税收入,税收征管工作就会出现极大的盲目性,精细化管理是当前税源管理的必然选择。本文拟结合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就税源精细化管理谈一点初浅的想法。一、税源精细化管理的目标1、提高执法水平。税收执法水平如何,主要在于执法管理。如果执法工作能做到细致入微,保证每个环节的合法性、合理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差错,也就可以提高执法能力,促进税收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2、提高征收效率。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通过管理及执法水平的提高,规范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规范征税的程序,规范征、纳行为,提高税源管理的有效性,切实堵塞漏洞,使纳税人依法及时足额申报税款,提高征收的效率和税款的入库率。3、提高征管质量。精细化管理是将税收征管的质量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精细化管理就要以税源管理为核心,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等环节加强管理,实行过程控制,环环约束,真正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4、提高税法遵从度。通过精细化管理,对征纳双方的要求更加细致严格,这样有利于提高征纳双方规范执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力度,提高税法的遵从度。二、税源精细化管理的途径(一)明确税源精细化管理的重点第1页共7页税源精细化管理不是而且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要根据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和管理对象的特点抓住主要矛盾,明确税源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提高税源精细化管理水平。当前,要抓住以下三个管理重点:1、加强XX县区税源管理和大企业以及重点税源管理。要适应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现实状况,将税源管理的重点向XX县区税源转移,向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链转移。大企业和重点税源是一个地方的支柱税源,对大企业的管理一直是各级国税机关的难点。要从目前的以收入预测分析为主的管理向税源规律把握及税基控制转变,特别是对这些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管理规律和财务核算模式等,要做深入研究和掌握,并从税源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和办法,以切实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和税源管理质量。2、深化分类管理和实行属地管理相结合。实行属地管理是落实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管理到户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税务管理员的职责和责任。但要管深、管细,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抓不住重点,也难以将税收工作做细,所以说分类管理是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当前的分类管理应在总结以往分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纳税人规模和行业作为分类的主要标准,从宏观分析地区产业链和行业规律、微观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律和涉税信息变动规律入手,按照不同类别纳税人的特点,提炼把握每一类、每一个行业甚至每个纳税人的税收征管规律,科学确定管理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申报纳税情况。3、加强征管薄弱环节管理和针对性专业管理相结合。按照“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深化税源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加强和改进税收分析工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的措施,通过精细化管理,堵塞漏洞,整顿秩序,使宏观税负、行业税负和纳税人实际税负日趋合理,申报准确性逐步提高。对增值税的管理要针对近年来各地查出第2页共7页的大案要案暴露出管理上的突出问题,重点加强对农副产品收购、废旧物资经营两类特殊企业和民政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商贸企业、涉外企业等行业切实搞好对专用发票以及货运发票、海关完税凭证、废旧物资发票和农副产品发票等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