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税源文化调研报告VIP免费

税源文化调研报告_第1页
1/8
税源文化调研报告_第2页
2/8
税源文化调研报告一、税源管理文化理论溯源与现实偏向分析税源管理的基本内涵是指征税主体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对分布于税源形成各个环节的纳税人相关涉税信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有效应用,达到税源全方位控管,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收流失,尽可能地实现应收尽收。税源管理文化是指征税主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在税源管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税收特色的独特文化形式,是人们对于税源管理体制、机制及其税源管理活动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以及所遵循的管理原则、传统与习惯。从税收与税源管理的关系来看,以税源管理过程为研究的客体、以征税主体为研究的重点对象的税源管理文化是税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由于征税主体对电子政务把握的偏差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税源管理文化尚未引起征税主体的足够重视。从税收文化建设看,还停留在物质与制度的层面上,在税源管理活动中的偏向日益显现。一是“事本主义”。“事本主义”的税源管理文化偏向主要体现在政策导向上的偏差。从2005年3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来看,涉及到“事”的有20条,而涉及到“人”仅有2条。建国以来的税收基本法规中,从未对税源管理部门的征税主体资格即准入“门槛”作出过刚性的规定。关于准入关的设定,无论从税务系统的内在需要看,还是从“业外”如法院、检察院系统的实践看,都是必需的更是可行的。“事本主义”税源管理文化偏向在操作层面上的主要体现是脱离了“人”的开发而去谋求“事”的发展,即人与事的脱节。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企图实现税源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短视的文化。在税源管理活动中,征税主体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应用力决定着税源控制力。征纳之间素质不对称问题已成为制约税源管理效率的瓶颈之一。二是“唯信息化”。税务信息化是顺应信息化时代背景而产生的一种税源管理手段。它以计算机及其网络在税源管理中的运用为主要特征,有助于提高税收行政效率,改变固有思维第1页共8页方式和管理理念,进而改变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最终改变资源配置和征收方式,是税收征管的一场革命。但是在实际税源管理活动中,在对信息化“依托”与“依赖”的矛盾把握上出现了失衡现象。“唯信息化”的突出表现一是对信息技术的迷信。税源管理是征税主体对税基税源的控管,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其信息源主要来自于纳税人的传输,是一种对于信息流的控制运用。而税源管理的关键在于管住“源”而非管住“流”。由于缺乏一个渐进的、目标一致的系统设计,导致管理信息系统频繁的升级换代,丧失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税源管理工具应有的稳定性。二是认为“机控一切”,即计算机可以包办一切税收事项。在基层税源管理活动中,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功能主要有:传输税源管理有关政策文件、查询由纸质转化的信息、电子文档的报送,唯独较弱的是信息技术工具——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的功能,即操作层面的“源控”指导功能弱,流程控制功能强,这一特征既是后天的不足,更是先天的缺憾。管理理念的偏离导致了征税主体与税源间渐行渐远趋势的出现及其加剧。三是机构设置与工作机制的不匹配。目前与税务信息化相配套的组织机构是各级税务机关的信息中心,属于事业编制的建制,而且信息中心成员的构成一般为纯技术人员,缺乏税收分析与税源管理专业背景。从税务信息化状态下的工作机制看,目前基于征管数据的一根循环往复的链条:税源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必将作为一种科学的运作机制稳定下来,而目前的机构设置仍是沿用八十年代的模式,在“唯信息化”的形而上学观念指导下,税源数据中心——税源分析部门——税源监控部门——税务稽查部门四个系列的机构尚未全面实现法定化。由此可见,“唯信息化”是一种不完整的税源管理思维模式,它既忽视了税源管理的机制约束功能,也弱化了信息流本身的传递功能。三是“孤立运作”。税源管理作为一种基于对涉税信息充分掌握基础上的管理工作,对信息获取的广泛性、完整性、准确性与及时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对社会综合治税的需求日益明显。然而,在当前的税源管理文化上,有一种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税源文化调研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