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政策对种植水稻影响粮食生产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自2004年起,在全国不断强化农业投入、加大农业补贴政策背景下,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第一大省的XX省也对水稻种植实施了一系列补贴政策,以促进广东水稻的生产。然而,从近几年来的数据观察,XX省水稻生产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在播种面积上,20XX年XX省水稻播种面积比2000年减少了46.26万hm2(图1),2007年水稻播种面积更是降至193.90万hm2、是XX省30年来水稻播种面积最少的一年;另一方面,从产量情况分析,XX省水稻的单产与总产出现了增长停滞的现象,2005—20XX年水稻单产增幅缓慢,总产量降幅明显,2008年XX省水稻总产量仅为1003.3万t、比1998年减少685.23万t、降幅近41%(表1)。为什么XX省实施农业补贴政策之后,水稻播种面积仍在减少。水稻产量不增反降。政府对农民实施的补贴政策是否真正起到鼓励农民种植水稻的作用。农民领到补贴之后是否真正投入到水稻种植中。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调查分析。调研组分别走访了江市XX县区龙塘镇、韶关XX县区丹霞镇和XX县区、XX市XX县区和XX县区、XX市花都区等地的农户,对水稻播种面积、种粮成本、单产、补贴数额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同时对比往年相关数据,分析了各项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针对出现的问题,结合农村现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1XX省水稻种植及补贴情况1.1水稻种植现状粤北韶关等地的农业生产一直以水稻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2%以上;而在广州花都等珠三角地区,农民主要种植蔬菜等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相对较小,一般在45%~50%左右。调查发现,除个别地区外,水稻种植比例逐年缩小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粤西湛江XX县区调查的58户农民中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60%以下的有41户,粤北韶关XX县区调查的30户农民中有22户水稻第1页共5页种植面积低于耕地面积的60%,而在2000年,两地70%以上的耕地用于种植水稻(表2)。1.2水稻种植补贴情况在补贴种类方面,XX省农业补贴项目大体包括良种补贴、种粮直补、购买农机具补贴、综合直补等,但是大多数农户只能领到其中的1~2项补贴。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可以领到面积补贴和良种补贴,而农机具补贴等有资格要求的项目领取的人数甚少、在农民中的适应范围小。在补贴数额上,各个地区因地制宜,略有不同,每667m2大多在100~130元之间,其中XX县区和花都区补贴较高、分别为122.5和117.0元,XX县区最低、平均为106元(表2)。2XX省水稻种植现行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2.1补贴力度不够,补贴数额不足多地水稻补贴力度不够,补贴的数额较小。调查结果显示,政府补贴数额仅占水稻种植成本的11%~20%(表3),而现行市场粮价浮动区间大致为1.8~2.4元/kg,考虑自然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对于多数农民来说,即便是较小的生产意外,政府的补贴资金都不足以弥补其种植损失。部分农民反映,仅依靠水稻种植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家庭生计和普通的生活开销。尽管XX省种粮补贴逐年增加,但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亦水涨船高,从2006年开始,XX省部分农资零售价平均升幅分别为化肥7%、农膜15.2%、种子13.6%[2],上涨幅度超过了水稻补贴的增幅。因此,与不断增加的种植成本相比,农业补贴金额可谓杯水车薪,多数农户根本无法利用微薄的补贴改善生产技术扩大生产,更不用说改善耕种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2.2补贴发放缺乏监管在补贴发放过程中,缺乏严格监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资格审核阶段,基层组织没有对申领补贴农民的实际水稻种植面积进行及时核查统计,政府亦没有定期复查,导致水稻种植面积的数据更新慢,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未种水稻仍领补贴的情况。在补贴发放后,“专款专用”的农民减少,部分农户收到补贴后并未进行水稻的再生产,而是将该补贴用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因此多地陷入了资格审查越不严格、补贴越不用第2页共5页于水稻种植的恶性循环之中。2.3补贴项目对种粮大户的激励作用较小补贴对水稻种植大户的激励作用不明显,影响了农业补贴对水稻种植的激励效果。现行的补贴制度中对种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