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化学着色彩色技术与工艺流程 1 彩色不锈钢的兴起 经过着彩色的不锈钢,由于更具有美感,且其使用、观赏价值比较高,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彩色不锈钢除有美丽的外观,作为装饰外,还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因此,不锈钢着彩色技术开发了表面处理又一新领域。彩色不锈钢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璜、厨房用具、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汽车工业、化工设备、标牌印刷、艺术品及宇航军工等行业。 2 彩色不锈钢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近 20 年来对不锈钢着色工艺有不少单位的人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实验成果。但是,不锈钢着色的色彩重现性不好,是国内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难题,虽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该项工作尚需深入实际大规模生产加以解决。上海钢铁研究所对因科(In—co)工艺在实验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掌握了较全面的各类数据,解决色彩重现差的难题,成功地研制出多种规则的单一色彩的蓝色、金黄、红色、绿色、黑色等板材、管材、表壳等彩色不锈钢材。其色彩可与进口日本国新日铁公司的彩色不锈钢材相比美。 3 彩色不锈钢着色原理 (1)不锈钢在化学着色液中经过表面氧化着色处理后,显示出各种色彩,并非形成有色的表面覆盖层,而是由于光的干涉所致。 (2)膜层厚度与显示色彩的关系 当不锈钢表面氧化膜的折射率n 一定时,干渉色主要决定于氧化膜的厚度h 和自然岂入射角度i。当垂直观看时,膜的厚度n 与颜色的关系见表 1。 表 1 膜厚h 与颜色的关系 序号 颜色 膜厚h(nm) 波长λ(nm) 1 蓝 80 450~480 2 金黄 110 580~600 3 玫瑰红 140 650~750 4 墨绿 190 500~560 5 柠檬黄 240 560~580 6 玫瑰红 260 650~750 实验证明,在有效着色范围内,膜层厚度随着着色进程进行而持续增长,最初薄氧化膜显示蓝色、棕色,进而膜为中等厚度显示金黄色、红色、后来膜为厚膜则显示绿色,共4 种主色,加上中间色彩共约十几种色。 (3)表面氧化膜的成分改变的影响表面氧化膜的成分改变,就会改变氧化膜的折射率n 的大小,即使表面厚度相同,干涉色的色彩也会发生变化。 4、不锈钢因科化学着色法 1972 年英国国际镍公司欧洲研究和发展中心提出因科(Inco)工艺法。该工艺是将抛光后的不锈钢浸入80~90℃的铬酸—硫酸混合液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表面生成不同厚度的氧化膜,由于光的干涉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当溶液的组成和温度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稍有变化时,就不能得到重现性好的颜色。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