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风化纹”相关的猜想 喜欢天珠和老玛瑙,有一种痕迹是必须要了解和深刻认识的,“风化纹”通常被作为鉴别玛瑙新老的一个标准,和包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真的了解这种痕迹吗?这种环状痕迹真的和“风化作用”有关系吗?我想,我们掌握的都或多或少有些偏差,将在下面列举出相关的观点,供各位同好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当今众人对这种痕迹的认识: 这种在玛瑙上出现的环状痕迹被人们普遍称之为“风化纹”,也有各种象形的称谓,如“鱼鳞纹”“马蹄纹”„„ 风化纹这个称呼不知是谁最先传出,也不知他的命名依据,不过很早就成为这种痕迹在珠子圈内的代称而且流传甚广。 大部分珠友都作为工具利用它,很多人对这种痕迹有过仔细的观察,并以此培养出高水平的鉴别能力,但是鲜有人深入思考这种痕迹的来源。 在刚刚接触天珠的时候,我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痕迹,曾经对“风化”二字大下苦功,搜集了大量资料后,发现这种痕迹和地质上的术语“风化作用”关系不大。 换个方法说,“风化纹”是一种想当然的称呼,把这种痕迹叫做“风化纹”是不合理的。 真品天珠环状痕迹的汇总图(转自翰龙,一位师兄收集整理) 大约一年之前,信步于某奇石论坛,很庆幸地在一些天然的矿石上也发现了在自然界中形成的类似的环状痕迹,这种矿石多有一个特点,多是石英晶体组成的矿物,而且多采集于江边滩涂。其形成原因猜想应该和碰撞,流水冲刷,环境温度及干湿程度变化有关。下面分享一些网络搜集的带有天然环状痕迹的矿石的图片: 宜宾长江江滩上采集的玛瑙原石(转自华夏观赏石论坛) 然而,仔细观察,并非只有玛瑙才会产生类似的环状痕迹。一些人工材料,如老的琉璃珠,也会产生类似的痕迹。 布满“风化纹”的蓝色琉璃珠(转自翰龙) 这颗蓝色琉璃珠表面布满了环状痕迹。其中一方面和我们众所周知的碰撞等外力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这种材质的结构有关。古代琉璃珠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由于加工工艺的原因,这种材质和我们常见的玻璃珠有很大的差距。大家都知道普通玻璃是熔融状的二氧化硅和其他添加剂一起组成的混合物,其加工温度在 1600 摄氏度以上。而古代的琉璃制作温度可能比较低,没有能力融化所有的二氧化硅晶体,所以这种琉璃珠有相当部分的二氧化硅晶体构成,其物理性质和玻璃也有不同,琉璃珠的硬度可以达到 6.5~7,接近于玛瑙;而普通玻璃的硬度只在 5.5 左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玩过的玻璃弹珠有充分的机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