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庐中学教学合一“讲学稿” 课堂教学模式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一、东庐“讲学稿”的内涵界定 《中国教师报》的评论: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一个实践智慧的标本 “讲学稿”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实践智慧的创造,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本土化”的标本。正如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所说:“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东庐中学“讲学稿”的成功经验再次向我们表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师资等各方面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找到了一条科学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能在短时 间 内有大 面积提高,并 不 是所有教师突 然 提高了水 平 ,关键是学生动了起 来,教师的教学能量得到了充分释 放 。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 记 、作 业 、测 试 和复 习资料 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 本,是将 国家 课程 、地 方课程 充分整 合后 的校 本课程 ,是“教学合一”的载 体,是实施 素 质教育的产 物 。 ( 三 ) 东庐“讲学稿”的研制 过 程 寒 暑 假 备课:寒 暑 假 老 师各人 了解 学生,疏 通 教材 ,从 纵 横 二 方面把 握知 识 体系 ; 主备教师备课: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 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视情况而定),了解学情,再次进行备课,即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四)东庐“讲学稿”的设计要求 1.要遵循以下基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