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咳 嗽 细目二 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要点一 概述 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该书对咳嗽的成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治疗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咳嗽的病位在肺。对咳嗽病因的认识,《素问·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外邪犯肺可以致咳,其他脏腑受邪,功能失调而影响于肺者亦可致咳,咳嗽不只限于肺,也不离乎肺。 该篇依据咳嗽的不同表现,将其分为肺、肝、心、脾、肾、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诸咳,从而确立 了以脏腑分类的方 法 ,为后 世 医 家 对咳嗽病证的研 究 奠 定 了理论基 础 。隋 ·巢 元 方《诸病源 候论·咳嗽候》有十 咳之称,除 五脏咳外,尚 有风 咳、寒 咳、胆咳、厥 阴 咳等,虽 然体 现了辨 证思 想 ,但 名目繁 多,临 床 难以掌 握 。明·张 介 宾 执 简 驭 繁 ,将咳嗽分为外感 、内伤 两 大类,《景 岳 全 书·咳嗽》篇指出:“咳嗽一证,窃 见诸家 立 论太 繁 ,皆不得 其要,多致后 人临 证莫 知 所从,所以治难得 效 。以余 观 之,则 咳嗽之要,止 唯 二证。何 为二证?一曰 外感 ,一曰 内伤 而尽 之矣 。……但 于二者之中 当 辨 阴 阳 ,当 分虚 实 耳 。”至此 ,咳嗽的辨 证分类渐 趋 成熟 ,切 合临 床 实 用 。 咳嗽的治法 方 药 历 代 均 有论述,如汉 代 张 仲 景 治虚 火 咳逆的麦 门 冬 汤 ,至 今 仍 为临 床 应 用 。后 世 在张仲 景 的基 础 上,对咳嗽的治法 方 药 提 出了许 多新 的见解 。如《景 岳 全 书·咳嗽》指出:“外感 之邪多有余 ,若 实 中 有虚 ,则 宜 兼 补 以散 之。内伤 之病多不足 ,若 虚 中 夹 实 ,亦当 兼 清 以润 之”,提 出外感 咳嗽宜 “辛温 ”发 散 为主,内伤 咳嗽宜 “甘 平 养 阴 ”为主的治疗原 则 ,丰 富 了辨 证论治的内容 。清 ·喻 昌 《医 门 法 律 》论述了燥 的病机 及其伤 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证治,创 立 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