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中医医术专长综述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报名地点:报名类别:多年实践专长名称:脾系疾病-胃痞病(代码BNP020)-内服治疗一、本人基本情况及中医学习实践过程我于1992年退伍。初中毕业。因有在部队学习医学的经历,退伍后在家乡父亲开的中医诊所工作学习。因时有患者上门求诊,深感自己的不足,为此于1996.7—1999.7年在XX医学专修学校学习西医临床,同时XX医院中医科学习八个月。2013.10—2015.10在XX医院进修中医科,跟随 XX老师学习。在父亲的诊所工作中主要针对中医常见病,尤其是脾胃病,患者较多,平均每天约 3-5人,主要是胃痞病,总数大约 600多人。经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二、胃痞病认识、诊断及治疗方法痞满是由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而引起的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的病证。《黄帝内经》称本病为痞、满、痞塞、痞膈、痞满。痞满作为临床证候,主要包括西医的慢性胃炎,主要是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及胃神经官能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证候特征】1.以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食欲不振为主要证候特征。第2页2.多慢性起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3.发病和加重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冷暖等诱因有关。4.临床上有实痞与虚痞之分。痞满不减,按之则甚,食后加重则为实,相当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痞满时减,按之稍舒,不欲进食则为虚,相当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病因病机】痞满的病因有表邪入里,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属实,脾胃虚弱属虚,两者常互为因果。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可导致饮食停滞,又可聚湿成痰;实邪内阻,又可进一步损伤脾胃,最终导致虚实夹杂。病位在脾、胃,与肝关系密切。病机关键为脾失健运,清阳不升,胃失和降,浊阴不降,气机升降失常。【诊断要点】1.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食欲不振等为特点。2.起病缓慢,时轻时重,呈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3.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4.上消化道 X线检查、胃液分析、胃镜、多道胃肠动力检测仪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5.需除外胃癌及其他病证中出现的痞满症状。【鉴别诊断】第3页1.胃痛:痞满与胃痛病位均在胃脘部,胃痛常兼胀满,痞满时有隐痛。痞满胃痛主症胃脘痞塞满闷为主胃脘部疼痛为主压痛无有起病较缓可急病理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气机郁滞,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