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重点_第1页
1/8
中医护理学重点_第2页
2/8
中医护理学重点_第3页
3/8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是 @ 整体观念。 2.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3.中西医结合护理是 @ 辩证@ 辩症@ 辩病。 4.阴阳属性的特征 @ 普遍性@ 相关性@ 相对性@ 可分性。 6.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相互消长@ 相互转化。 7.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降、出、入。 8.@ 陪护精气@ 调理气机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9.脏的主要功能是 @ 化生和贮藏精气; 腑的主要功能是 @ 受盛和传化水谷。 11.经络系统由 @ 经络 和@ 脉络 组成。12.阳脉之海是 @ 督脉,阴脉之海是 @ 任脉。 13.十二经脉的循环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头走手;@ 足三阴经从头走足;@ 足三阳经从足走胸(腹)。 14.十二经脉的交接:@ 阴经阳经多在四肢@ 阳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 阴经与阴经多在胸部。 15.任、督、冲三脉起源于 @ 胞中,同处会阴,称为@ “一源三歧”。 16.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具有 @ 外感性@ 季节性@ 区域性@ 相兼性@ 转化性。 17.过劳是指过度劳累,包括 @ 劳力@ 劳神@ 房劳 三方面。 18.六淫转化为六气的条件 @ 气候变化异常,超越了一定限度@ 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19.湿性黏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症状多缠绵难愈@ 分泌排泄物多黏滞不爽。 20.疫疬的致病特点@ 传染性和流行性@ 发病急骤@ 病情危笃@ 疫气不同@ 发病各异。 21.影响气机发病:@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22.痰饮的形成与 肺、脾、肾和三焦 的功能失调有关,有@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 “肾虚水泛为痰”之说。 23.淤血所致疼痛的特点@ 刺痛@ 疼痛拒按@ 痛处固定不移。 24.实 主要指 @ 气亢盛,正气未衰;虚 主要指 @ 正气不足,邪气也不明显。 25.决定病症虚实变化的病机是 @ 正邪盛衰。 26.气滞主要常见于 胃、肝、脾、肺。27.正常的舌象为@ 淡红舌和@ 薄白苔。 28.寸口脉诊法的具体部位在 @ 腕后桡动脉。29.正常脉象称@ “平脉”或者@ “常脉” 30 正常脉的脉象是@ 不浮不沉@ 不快不慢@ 不大不小@ 缓和有力@ 节律均匀。 31.八冈是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32.治末病包括@ 未病先防 和@ 既病防变 两方面内容。 33.既病防变主要指两点 @ 早期治疗@ 控制传变。 34.治病求本就是找出疾病的 @ 根本原因,并针对治疗,这是 @ 辩证论治 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医护理学重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