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节 刮 痧 技 术 操 作 并 发 症 的 预 防 及 处 理 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此项操作的并发症如下: 一 、晕刮 【发生原因】 1.患者对治疗刮痧缺乏了解,精神过度紧张或对疼痛特别敏感者。 2.空腹、熬夜及过度疲劳者。 3.刮拭手法不当,如体质虚弱、出汗、吐泻过多或失血过多等虚证,采用了泻刮手法。 4.刮拭部位过多,时间过长,超过 25 分钟者。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呕 吐或神昏 仆 倒等。 【预 防及处 理】 1.对初 次 接 受 刮痧治疗者,应作好 说 明 解释 工 作。 2.选 择 舒 适 的体位以 便 配 合 治疗。 3.空腹、过度疲劳、熬夜后 不宜 用治疗刮痧法。 4.根 据 患者体质选 用适 当的刮拭手法。 5.治疗刮痧部位宜 少 而 精,掌 握 好 刮痧时间,不超过 25 分钟。 6.在治疗刮痧过程 中,要 善 于 察 颜 观 色,经常 询 问 病人 的感受 ,及时发现晕刮的先 兆 。 7.出现晕刮,应立 即 停 止 刮痧治疗,通知 医生。 8.抚 慰 患者勿 紧张,帮 助 其平 卧 位,注 意 保 暖 ,饮 温 开 水或糖 水。 9.参 照 晕针 处 理。 二、皮肤破损 【发生原因】 患者治疗部位存在皮肤伤损;操作前未评估患者的耐受程度;刮具存在破损等。 【临床表现】 表皮破损、疼痛、出血。 【预防及处理】 1.操作前做好对皮肤情况、对疼痛耐受程度及心理状况的评估。 2.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 3.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 4.一般刮至皮肤出现红紫为度,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 5.对一些不易出痧或者出痧较小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 6.皮肤破损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三 、感染 【发生原因】 皮肤伤损后继发感染或在有炎症、皮损部位处进行刮痧治疗。 【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预防及处理】 1.操作前做好对皮肤情况、对疼痛耐受程度及心理状况的评估。 2.发生皮肤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