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内容提要】:农村小学受传统思想、师资水平、条件设施等方面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步履缓慢。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农村小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农村小学生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通过转变思想,加强课程管理,从各个方面入手加强素质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关键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很多学校的素质教育获得了成功,但是这些学校的师生素质高,学校各方面的条件较好,而农村的小学跟这些学校相比,素质教育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空白,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应试教育”这一时代产物深刻影响着农村小学的教育。很多教师也以升学要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上或少上。升学有希望的学生就教,没有希望的学生就不教。二、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存在失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得的教育经费能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的也不多。大多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即使有也很难利用上。甚至有些学校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体育课形同虚设。同时,学校经济条件差。学校缺乏书籍,缺乏音乐、体育等器材,一句话,就是缺乏“硬件”。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空间。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负担较重。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新招录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居多;从学科结构上看,音体美教师奇缺。教师的人数少,同时有才干或其它特长的教师很难留在农村小学。这样素质教育在课堂上难以开展,并且无法对学生进行其它特长的培养。第1页共16页四、农村小学学生由于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视野狭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狭窄。这样,学生就没有创新的欲望,很难全面发展。正因为上述的原因,在农村小学更应该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搞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农村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农村学校环境简陋、教学设施短缺,加之有许多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村教育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掌握素质教育理念,借鉴他人的经验,掌握教改动态,摆脱传统的、陈腐落后的教育观念束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即“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只有理念更新了,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模式必然由灌输式向互动式、参与式转变,师生关系也逐步向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发展。二、农村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托拉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正像江泽民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个性的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教育模式。倡导人本主义,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第2页共16页三、狠抓课程管理,认真落实各科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国家教育意志和培养目标体现。国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的品德、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课程是从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现实出发,借鉴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课程改革的经验,和为落实我国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