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行业现状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分析 化工是原料材料能源生产的主要行业。去年世界化工产品销售额大致为 2.5万亿美元,欧共体厂家的销售占 1/3,美国约占 1/5,中国与日本接近,均约 3千亿美元左右,约占世界的 1/8。前四大加起来就占了约 80%的份额。如果按单一国别计,中国基本上排在美德日之后居于第四,但与德日相当接近。这个结果与中国的 GDP实力算略强(GDP按汇率算中国排第七位),如果 GDP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取平均值可能就是这么个结果,则大体上也差不多反映了中国的地位。 现状很重要,发展趋势更重要。从 1994-2004年里,欧共体的化工生产平均年增 3.1%,是其 GDP年增率的两倍(GDP 1.5%)。美国为 2.0%, 日本为 1.4%,与其 GDP增长接近。在此期间中国的化工生产年均增长率大于 12%,GDP年均增长率大于 9%,尤其是 2004年这两项分别达到33%和9.5%。发达国家的化工增加率不及中国的零头(当然,超高增长率难以持久)。从这个趋势看,“前途是光明的”。确实有理由为我国化工界感到骄傲。 发达国家的 GDP包括化工产品产销基本上可用“平稳”来形容。这些国家的主体产业是服务业,第三产业约占 GDP的 70%,第一产业低于 5%,第二产业约 25%,化工产业约占 GDP的 2-3%左右了。由于其市场和需求均接近饱和,在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开发经费及投资只是缓慢的增加,基本上与产业同步。其在国内主要努力放在新产品开发及老过程的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上。而其成长主要的着眼点是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国的投资生产和市场占有上。 最近三十年间欧美的单位化工产出的生产能耗均降低为原来的一半左右,环保和工作条件保护的规定也更严格得多了,成效显著。象欧洲化工行业2004年的贸易顺差达五百多亿美元,占整体制造业顺差的30%以上。即使是世界的头号逆差国家美国,其化工产品一直是顺差,只是最近一两年才刚达到平衡并向逆差转化,但仍然对中国保持顺差。这些表现出老牌化工大国的“强”。一般说来,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单位产能成本消耗,环保等表现以及投资(包括外来投资),研发经费,专利文献,行业标准制定能力等等是衡量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中国的化工生产居机电之后列第三位,占GDP的20%左右,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 GDP,主要是化工要为整体生产提供原材料和动力。不但化工量上有发展,总体实力质的方面也应该是在增强的。我没有这些年化工行业单位产出的能耗具体数据,但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