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复习资料 2 0 2 2 -4 -2 5 - 1 - 1 在殷周之际,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德配天” “敬德保民” 的思想有什么意义? 变化:1 、继承了商人崇拜上帝至上神的天命观念,他同样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但周公的天命观和商人是有区别的;2 、他把商人上帝和宗祖神结合的一神论到分离的三神论;3 、以祖配天到以德配天德转变,重神到所谓重道忠于民而信于神,改造了商人诸事占卜的天命论;4 、天与天命中神的观念淡了,认为惟德是辅;5 、由天不可信的思想演化成对天的怨恨等。 意义:1 、用德政巩固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的专政;2 、在伦理方面维系了建筑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世袭制,保持了周奴隶主贵族内部的团结,3 、体现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萌芽。 2 简述孔子“仁” 学思想要旨及现代意义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中最根本的有两条:一是“爱人” ;二是“克己复礼为仁” 。1 孔子所谓的“爱人” ,一方面是说,人是最重要的,因而应当“爱人” 。另一方面是说,在社会生活中,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彼此相亲相爱。总之,人人都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们之间相安无事,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2 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 ,讲的是“仁” 和“礼”的关系。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也是孔子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包括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同时“忠” 与“恕” 近“仁” ,宋儒以“尽己” 诠释“忠” ,以“推己” 诠释“恕” 。仁道是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孔子之“仁” 的不同层次— 圣人,成人或贤人,君子。“情” 为“仁” 之本。“爱人” 要从本家做起。“仁” 所体现的首先是伦理亲情。可见,从根本上说“仁” 是维护宗法制的。“仁” 既然是以“情” 为本,那么,在修养上能否达到“仁” 的境界,取决于人自身的主观努力。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意义:1 、孟子以仁发展为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剥削使老百姓能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2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很大的影响,不少清官良吏在推行他们那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改良政策时遵循的就是仁政的主张 3 、孔孟提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信条,成为中国历史上许多民族英雄的精神力量。 3 孔子的命是不是命定论? 是。(1 )孔子站在对周礼继承和改革的立场,把恢复周礼作为终生志愿,因此他在天命问题上,也持有两重性。孔子心目中的天虽然已不是殷周以来人格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