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房重建交流材料VIP免费

农房重建交流材料_第1页
1/5
农房重建交流材料_第2页
2/5
农房重建交流材料“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大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在农村,有倒损农户347万户。对这些农村受灾群众来讲,损失之重、打击之大,不言而喻。在应急救灾阶段基本结束后,切实抓好农房恢复重建工作,关系到几千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灾区的长远发展。农房恢复重建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抓恢复重建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切实按照“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当前的现实情况,着眼于长远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做到科学布局、功能完善、设施配套,让灾区群众安居、安定、安全、安心,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恢复重建的过程,成为既是一个原地起立的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起跳的过程。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优化和提升上下工夫。一是要在住房的安全性能上优化提升。恢复重建的住房是农户生存发展、安居乐业的条件和基础,住房的安全是恢复重建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重建中要科学选址,在科学勘察、评估的基础上做到“一避、二让、三高”。一避就是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滑坡地段和泥石流;二让就是要让开水道和风道;三高就是尽量在高坡、高地和高台选址,抬高宅基地。要注重建设质量,提高抗震标准,严格按照抗震建设标准和适宜的建筑结构,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整体提高建筑质量,增强抗震防灾能力,通过灾后恢复重建,使灾区的农房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绝不能因为赶进度就忽视质量,做到恢复重建不留隐患、不留遗憾、不留包袱。二是要在农房空间布局上优化提升。农房重建的主体是农户。受灾农户的意愿和所拥有的资源及条件是农房重建工作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农房重建空间布局的选择应在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就地、就近分散建设,由农户在原地重建。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等农户自身拥有的生产资料,就地取材,减低建设成本,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建设时间。另一方面农户可以沿袭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生第1页共5页产方式,有利于保存传统的地缘文化和民族文化,保持人与自然内在的联系。农房空间布局的选择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对原址地处山高、路险,远离场镇、村庄、教育和卫生等公共资源,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受灾农户,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应考虑搬离原址相对集中修建,以改变其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把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与乡镇的场镇建设和村庄建设相结合。在坚持有利于生产发展,有利于保障权益,有利于社会管理,有利于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建设。宜分散就近分散,宜集中的就相对集中,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的原则,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适度向小城镇集中修农房。要在重建过程中探索和创新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是要在农房结构和功能上优化提升。农房重建关系受灾农户的长远生计,是保障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住房结构的合理和功能的完善是提高住房条件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恢复重建工作中,既要考虑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又要着眼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个长远目标,在住房的设计和规划上突出超前和适用。既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同时又要考虑到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功能的设计上既不能贪大求洋,同时又要保证安居乐业和小康生活的要求。在能力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尽量一步到位,修建安全、经济、宽敞、舒适、适用的住房。自身条件较差的农户,规划设计和基础尽量一步到位,逐步建设和完善,逐步恢复重建,使灾民生活住房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四是要在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上优化提升。农房重建的目标就是在保证群众有住房的基础上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我们要树立全局意识,增强发展意识,把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内容纳入恢复重建中通盘考虑。农房集中重建地点应当配套建设水、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房重建交流材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