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文化对泰国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泰国的影响_第1页
1/12
中国文化对泰国的影响_第2页
2/12
中国文化对泰国的影响_第3页
3/12
1 中国文化对泰国的影响 中泰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汉武帝时,中国海船就经过泰国境内的邑卢没(华富里)、谌离国(佛统),航往印度的黄支国(康契普拉)[1]。在素可泰王国建立(1238 年)之前,泰国境内有许多小国,各自为政,但都与中国有外交、经贸关系,如盘盘、罗斛、堕罗钵底等等。宋元时代,闽粤海商已频繁到泰国贸易,元代的泉州舶商“其所涉异国……若[“门”里加“者”]婆、罗斛,……”[2] 因贸易原因滞留或移居泰国的东南沿海人也随之增多。明朝前期,因与暹罗阿瑜陀耶王朝正式建交,由暹罗王室垄断的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发展迅速,而明后期因月港开禁,中暹私人海上贸易十分繁荣,导致更多的东南沿海居民、特别是福建人移居泰国。明嘉靖年间,泰国已出现华侨聚居地,“有奶街,为华人流寓者之居”[3]。清初,厦门又因大米贸易的兴盛而成为中暹贸易的主要港口。因此,十八世纪中叶前,福建沿海港口与暹罗间频繁的贸易往来,促使福建人大批移居泰国,福建籍华侨人数一直占泰国华侨的绝大多数。十八世纪中叶后,原籍潮州的达信王特别优待他的同乡,“惟潮州人为官属,封爵、理国政,掌财赋。”[4] 使潮州掀起了往暹罗的移民潮。相反,闽暹间的贸易,因乾隆二十三年(1757 年)限广州一口通商令的颁布、中暹大米贸易的衰落、广东沿海港口对外贸易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衰落,闽籍人士移居泰国日益减少。故潮州籍华侨华人人数逐渐超过福建籍的华侨华人而稳居泰华人口的绝大多数,此种格局至今没有改变。但从地域上看,泰南地区的福建人人数一直比较稳定(许多 2 是从马来亚再移民到泰国的),在普吉、董里、拉廊等城市尤其占重要地位。 作为中华文化最重要载体的福建人移居泰国,把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泰国,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泰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丰富了泰族文化。本文仅从五个方面论及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中华文化在泰国传播的情况和福建移民所起的作用。 一、福建移民直接输入了凝结着中华先进文明的各种商品,满足了泰国人民的生活需求,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输入泰国最主要的商品就是丝棉织品,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记载了暹罗境内的暹国、罗斛、罗卫从中国输入青布、印花布和狗迹绢,费信的《星槎胜览》中也记载了中国的色绢、花绢、色缎、锦缎、缎匹等各种丝织品传入暹罗,成为暹罗各阶层人民都喜爱的衣料。除了丝绸,瓷器也是最热门的产品,尤其是明清时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文化对泰国的影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