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总论 1 .为什么文化是“自然的人化”? 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联系而有区别的人道,就是文化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只是自然界,还是人的自然属性。文化是改造自然社会的活动,也改造着改造者自身,即实践者的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课题的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总而言之,凡是长约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结果,都属于文化,即“自然的人化”就是文化。 2 .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 物质: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质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制度: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风俗习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思想与价值: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具体而论,心态文化又可以再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子层次。依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我们又可以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别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二、中国文化 (一)文化背景 1 .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 (1 )持续性。循环式的复苏和进步周而复始,使农业自然经济长期延续 (2 )多元成分结构。从纵的方面讲,它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份;从横的方面讲,它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它还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商品性农业和为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产品更在农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海洋贸易是一种内敛型经济。海洋贸易仅仅是农耕经济一种补充形式。 (3 )早熟又不成熟。 2 .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 (二)背景影响 1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1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