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航空发动机现状_航空发动机吧_贴吧

中国航空发动机现状_航空发动机吧_贴吧_第1页
1/7
中国航空发动机现状_航空发动机吧_贴吧_第2页
2/7
中国航空发动机现状_航空发动机吧_贴吧_第3页
3/7
1 楼 中国空军涡喷7 发动机 国产涡喷-7 发动机与当时世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相比还是落后很多 该型发动机的仿制原型是前苏联的P— 11F 一300。 P 一11 是前苏联图曼斯基设计局50 年代前期研制的双转子加力涡喷发动机,也是前苏联第一种采用双转子结构的发动机。该型发动机从1953 年开始研制,1956 年投入生产,压气机平均级压比达1.438, 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也是目前同类发动机最高的。为满足前线超音速歼击机要求发动机推重比高的特点,设计时采用了中等流量、低总压比、高涡轮进口温度和加力温度。为减轻重量,所有机匣均为钢制薄壁构件,并大量采用了焊接工艺。 P 一 11 主要型别有P 一 11-300、 P 一 11F、 P 一 11s。 上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米格一21,为其配套的P 一 11F 一 300 发动机也一并引进,国内编号涡喷7。但由于材料原因,中国仿制的涡喷7 一直无法达到前苏联原装P— 11F 一300 的性能水平。60年代中后期,歼8 计划已经启动,提高P 一 11F 一 300 的推力以作为新机动力成为横亘在中国航空动力人面前的一道难关。当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专家容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增大发动机推力必须提高涡轮前温度,而提高涡轮前温度的关键在解决涡轮叶片的耐高温问题,其最佳途径就是将当时的涡轮实心叶片改为空心叶片,用强制冷却提高叶片耐高温性能。随后,容科会同沈阳发动机厂总工程华明、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所所长李熏和设计室主任师昌绪一起制定了设计方案,并在一年内研制成功9 孔成型精确的高温铸造合金空心叶片。 当时能够研制空心铸造叶片的只有美国,中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后来英国用了8 年的时间才研制成功。就当时中国的科研能力而言,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壮举,以至若干年后英国罗·罗公司的总师胡克看到我国自行研制的空心叶片时,不无感慨地说:“单凭看到这一成就,我就没白来中国一趟。” 1966 年9 月,第一台份铸造空心叶片研制成功,随后用此叶片装配出第一台涡喷7 甲发动机并试车成功。该发动机加力推力相比原有型号提高11%, 耗油率降低14%。 1968 年 6 月, 涡喷7 甲通过50d,时长期试车,获准飞行。1969年 7 月,涡喷7 甲配装歼8 通过首飞考核。1970 年,涡喷7 甲转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继续研制。从 1969 年至1979 年, 总计完成零部件试验12000 小时,地面和高空占整机试验2500d~时,飞行试验1000 多架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航空发动机现状_航空发动机吧_贴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