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建设研究思考〖文摘〗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因素。本文在对XX县区农民群众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农民的阅读愿望、文献信息获取渠道和馆藏文献难以利用的原因,提出了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思考,从而使农家书屋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农家书屋的普及探索支点。〖关键词〗农民图书馆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民群体的生活方式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现代农民群体的劳动能力、生存能力、职业技能、法律意识、文化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体制、传统意识等原因,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群众的社会保障、生活条件、社会身份、福利待遇、再教育程度等方面均处在弱势,文化生活和服务是相当贫困的群体。XX省文化厅、新闻出版局于2006年在全省试点推行江苏农家书香工程“农家书屋建设”,以弥补农村社区建设的不足,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下面本人就XX县区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与大家一起分析探讨农家书屋的建设与普及。1、社会调查情况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群众的信息需求及农家书屋的利用情况,调查以农民群体需求文献信息的类型及获取渠道、农民群体的阅读习惯、农民群体喜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农民群体不去当地图书馆的原因和农民群体的文化构成,为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依据。本次调查从2007年4月15日起到5月30日止,历时一个半月。调查范围涉及我县已建的北芹村、山前村、王巷村、新沭村、曹浦村五个村的农家书屋,以及拟建的桃北村、山后村、临洪村、王烈村、条河村、碱场村、芝麻巷村、季岭村、石湖村、青新村、南辰村、胜泉村十二个村的农家书屋,包含11个乡镇17个调查点。发放问卷350份,收回283份,回收率80.9%。第1页共8页1.1调查的基本资料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以村落社区为单元的农民群体,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兼职从事过建筑、家政、餐饮、手工艺品加工、美容美发、养殖、出国劳务等职业。男女比例为1.4:1;从年龄看,以青壮年居多,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年龄集中在20-40区间(88.7%);从学历来看,农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被调查者中大学本科1人、专科7人、高中(中专)66人、初中生157人、小学45人、文盲7人,初中以上学历占81.6%。为此,我把农民读者分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群体、初中文化程度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三个层次来分析。1.2农村读者对文献类型的需求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法律知识分别位居农民读者最需要信息的前四位,高中以上农民读者以致富信息、娱乐信息、教育知识、投资为主,初中文化农民读者以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卫生知识为主,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读者以农业知识、致富信息、娱乐休闲、法律知识为主。总体来说农民读者还是以娱乐休闲为主,但是,致富愿望强烈,法律、投资理财意识增强。1.3农村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上表可以发现,农民群体获取文献信息的主渠道目前还是以电视媒体和报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体则以电视媒体和上网为主,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主要以电视媒体为主,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体更注重亲友交流获取信息资源。此外,村委会宣传橱窗也是农民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宣传橱窗中的信息是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文献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政策指导性比较强,占被调查农民群体的21.2%,占被调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1.3%。1.4农民群体的阅读习惯从上表来看,农民群体的看书阅报的愿望还是比较高的,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看书阅报的愿望更为强烈,高中文化以上程度的农民群体有良好看书习惯的高达53.4%,没有看书阅读习惯的仅有1.3%。整体来看,有良好阅读习惯农民群体占被调查的31.0%,有阅读愿望的占被调查农民群体的84.4%。没有阅第2页共8页读习惯的大部分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农民群体。1.5农民群体对图书馆的意识和利用情况从上表来看,图书馆作为学习场所在被调查的农民群体中比较淡薄,不知道图书馆是读书学习场所的占被调查农民群体27.6%,同时,手续繁多和缺少新书影响图书馆知名度的主要因素。2、调查结果分析2.1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