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简介一、初唐时期(618 年--712 年)简介: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1、王勃,(649 或 650〜675 或 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等诗篇。2、杨炯(公元 650 年-692 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初唐四杰之一。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 661 年),年仅 11 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 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 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 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3、卢照邻(632 年-695 年),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4、骆宾王(约 627—约 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 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5、陈子昂(公元 659〜公元 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二、盛唐时期(712 年--762 年)简介: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