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收入与我国城市社会和谐[摘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社会阶层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收入分配状况又是导致社会阶层分化的最主要原因。农民工因为收入水平低和提升收入水平的途径有限,长期处于城市社会的最底层,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将对城市社会稳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在实践中,可以以改善农民工的收入分配状况为突破口,在制度上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促进我国城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键词]农民工;收入分配;社会阶层;社会和谐一、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我国城市社会和谐的关系(一)转型期我国城市社会的农民工问题。农民工是指长期生活在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并获得收入,但户口在农村、户籍身份是农民的劳动者。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离开土地,转移到城市非农产业,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新型社会阶层。农民工群体以初高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相对于城市人口,他们受教育程度偏低,但相对于农村人口,他们却属于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高的群体,是农村中的“社会精英”。然而,农村社会的精英群体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却成为了城市中的社会性弱势群体,他们的收入很低,生活和工作得不到制度性的保障,不能获得和市民平等的社会合法地位,而各种歧视的出现,又加剧了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经济社会地位的迅速下降,这些遭遇对农民工的心理、精神面貌产生了无法抹去的影响。于是他们极易对现状产生不满情绪,容易产生挫折感,形成压抑、烦闷、消极厌世的社会心理,甚至容易产生各种攻击性心理、报复性心理以及其他反社会心理,影响城市社会的稳定。因此,城市的农民工问题在城市发展与稳定的研究中,受到特别的关注。(二)阶层论视角下农民工收入与城市社会和谐的关系。农民工问题影响城市社会稳定是因为他们的群体素质相对较低吗。第1页共6页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相对较低的群体素质并非必然产生破坏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行为,而社会阶层结构的不合理,才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有社会学学者将农民工界定为“是从农村到城市里来的,被排斥在正式的城市居民之外的非正式城市群体”(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而收入水平低和提升收入水平的途径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工阶层处于城市社会的最底层,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由社会阶层结构的不合理引发,而不合理的阶层分化又极大程度上由收入分配状况引起。从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在解决由于农民工引起的城市社会不稳定问题上,合理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是寻求答案的一个突破口。二、转型期农民工收入现状引发的问题许多与农民工有关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来源于他们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引起这些不公正待遇的因素又与农民工的收入分配密切相关。(一)农民工收入现状影响其户籍问题的解决。收入问题和户籍问题是一对彼此相互影响的问题。就现阶段制度而言,彻底消除城乡差异,需要相对长期的努力,很难一蹴而就,因而,通过给所有的农民工解决户口,从而消除户籍问题对农民工工作生活的影响,在短期内是不太现实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还是比较严的,非城市户口落户大城市的制度性成本很高,能落户的基本上属于“投资移民”、“购房移民”和“技术移民”等。农民工由于收入低,缺乏投资所需要的资金,被“投资移民”政策排除在外;由于收入低,没有对自身进行足够的教育和培训投入,被“技术移民”政策排除在外;由于收入低与房价过高因素的共同作用,“购房移民”对农民工而言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农民工在各项非城市户口落户政策中被排除在外,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落户城市的可能。第2页共6页于是附着于户籍制度之上的各种制度如就业制度、住宅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从各个方面对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直接构成了障碍。(二)农民工收入现状影响其对子女教育的投入。面对我国日益增多的教育机会,城镇社会弱势群体通过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来改善自己和家庭弱势地位的愿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