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正式推出大额存单[范文大全] 央行正式推出大额存单 2015 年 6 月 2 日央行公布了《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决定自即日起推出大额存单产品,投资人包括个人、非金融企业等。至此,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就差放开存款利率这最后一跃。 个人投资者认购门槛 30 万元 所谓大额存单是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是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属一般性存款。其中,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即发行人,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则包括个人、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和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单位。 央行公布的管理办法规定,个人投资人认购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不低于 30 万元,机构投资人认购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不低于1000 万元。此外,大额存单期限包括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9 个月、1 年、18 个月、2 年、3 年和 5 年共 9 个品种。 利率方面,央行表示,大额存单发行利率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固定利率存单采用票面年化收益率的形式计息,浮动利率存单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为浮动利率基准计息。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大额存单利率实现市场化方式确定,是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将为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影响:重塑银行业竞争格局 事实上,作为大额存单的“先行者”,2013 年末,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同业存单,但在发行初期,由于发行利率远高于一般存款利率,因此大多数银行发行的积极性不高。温彬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同业存单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进行主动负债的重要工具,其发行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日趋活跃。今年以来,央行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利率上限,此时放开银行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存单,会进一步提高银行负债市场化部分的比重和银行主动负债能力,也会重塑银行业竞争格局,银行竞争优势将从过去那些网点广、存款多的银行向风险管理好、资产收益高的银行转移。 大额存单发行在提高银行主动负债能力的同时,必然导致负债成本的快速上升。为了应对利差收窄的不利影响,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战略转型,一方面要提高资产配置能力和效率,重视资产端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另一方面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分析:利率市场化行至尾声 大额存单的推出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再下一城。大额存单作为银行主动负债管理工具,其推出意味着银行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