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全市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市群众体育活动日趋丰富,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逐步增加,组织网络不断完善,群众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多,社会化、科学化程度大大提高,为全市体育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使全市体育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努力促进全市体育事业尤其是农村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决定在全市实施“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一、实施“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实施“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于发展我市农村体育,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实施“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大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是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构建农村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需要,也是加速实现全市率先在全省建设体育强市的需要。对进一步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提高农村体育服务能力,增强广大农民的健康素质,引导广大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必将产生直接作用。二、实施范围:全市157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已获体育设施项目资助的村、社区除外)。三、“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共分为三档。第1页共3页第一档:1.混凝土标准篮球场一块;2.全民健身路径(6~8件器械)一套;3.沙地门球场(或室外乒乓球台2张以上);4.40平方米以上室内乒乓球室(或30平方米以上室内棋牌室)。第二档:1.混凝土标准篮球场一块;2.全民健身路径(6~8件器械)一套(或2张以上室外乒乓球台);3.30平方米以上室内棋牌室(或40平方米以上室内乒乓球室)。第三档:1.混凝土标准篮球场一块;2.30平方米以上室内棋牌室(或2张以上室外乒乓球台)。四、“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筹资办法:在积极争取省市体育部门支持下,以地方政府、社会捐赠和受赠单位共同投入筹集资金。市体育局、财政局在器材配置和引导资金上予以支持,受赠单位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自筹经费作为补充,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形成合理有效的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具体办法:1.凡村级(含社区)建设第一档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资助篮球架一付、健身路径一套、乒乓球桌一付;下拨引导资金1万元。2.凡村级(含社区)建设第二档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资助篮球架一付、乒乓球桌一付;下拨引导资金8000元。3.凡村级(含社区)建设第三档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资助篮球架一付;下拨引导资金5000元。五、实施“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具体要求:1.切实加强领导。各镇(区)要将实施“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评比内容,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和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第2页共3页积极性和热情,上下一致,齐抓共建。2.精心规划实施。各镇(区)要建立目标责任制,精心规划,周密组织实施“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分解任务,落实到人,建立资金使用监督审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3.坚持统筹发展。各镇(区)要以实施“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抓手,推进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体育组织、骨干队伍建设,发挥镇(区)文体站作用,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体育与文化、教育等统筹发展。4.改革推进机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对符合建设条件、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认真履行建设、使用、管理职责的行政村(社区)优先考虑。5.建立评价体系。“百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