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 课后习题总结 第二章 1、 传播有怎样的结构? A. 结构,即勾陈过一个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此相联系,有一种视万事万物都为过程的观点,实际上是对结构的动态表述,两个概念意思基本相同。 B. 美国传播学者D·伯洛提出了“S-M-C-R”的传播过程模式,从隔离路上较为透彻地总结了传播的过程和结构的特征: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边界;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C. 这一总结,克服了前人认识中的谬误,不仅强调了传播过程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强调了传播过程研究的科学性。 D. 传播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有: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2、 线性模式有哪些主要的优缺点? 1.拉斯韦尔的5W 模式 谁(who)<传者·控制分 析 >— 说 什 么 (says what)<讯 息 ·内 容 分 析 >— 通 过什 么 渠 道(in what channel)<媒 介 ·媒 介 分 析 >— 对谁(to whom)<受 着 ·受 着 分 析 >— 取 得 了什 么效 果(with what effects)<效 果·效 果分 析 > ① 第一次 较为详 细 地、科学地分 解 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 ② 第一次 明 确 界定 了传播学的研究领 域 。(5 分 析 即5 领 域 ) 缺陷 : A.作为一个典 型 的线性模式,它 似 乎 把 传播过程看 成是一种单向 传送 信 息 、并 呈 直 线形 态的过程。 B.它 似 乎 割 裂 了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 C.作为要素的“讯 息 ”,在传播过程中往 往 发 生 变化,这里 没有表达 出来 。 D.“效 果”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毋 庸 置 疑 ,但 它 实际上并 不一定 出现 ,其只 是一个“环 节 ”。 2.申 农 — 韦弗 的线性模式 优点: ① 导 入 了噪 音 的概念,为传播过程研究进 一步 提供 了重要的启 发 。 ② 媒 介 被 一分 为三 ,信 息 分 为发 送 的和接 受 的。 缺点:描 述的是电 子 通 信 过程,而且是一个直 线单向 过程,缺少 反 馈 环 节 ,完 全 应用 于 人类的社会传播是不行 的。 3、 线性传播的缺陷 : ① 容 易 把 传播者和受 传者的角 色 、关系和作用 固 定 化。 ② 缺乏 反 馈 环 节 ,不能 体现 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