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SPD)保护模式简介 一、 电涌保护器(SPD) 用以限制瞬时过电压和泄放电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应包括一种非线性元件。在一般平时的项目中也称“电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浪涌防护器”、“防雷器”、“避雷器”等。 二、电涌保护器(SPD)保护模式的概念 根据《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规定,低压配电供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可分为:TN-S 系统(三相五线)、 TN-C 系统(三相四线)、TN-C-S系统(由三相四线改为三相五线)、IT 系统(三相三线)和 TT 系统(三相四线,电源有一点与地直接连接,负荷侧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连接的接地极与电源接地极无电气联系)。 电涌保护器(SPD)可连接在 L(相线/火线)、 N(中性线/零线)、 PE(保护线/地线)间,如 L-L、 L-N、 L-PE、 N-PE,这些连接方式称为保护模式。SPD 的保护模式与供电系统的接地型式有关,目前,低压配电供电系统通常有 3 种 SPD 保护模式:共模保护模式、“3+1”保护模式、全保护模式,其中前两种保护模式较为常用。 三相星形接地中的保护方式 三、电涌保护器(SPD)共模保护模式(L-PE,N-PE) 共模保护模式是将电源 L(相线)、N(中性线)分别与 PE(保护地)线之间安装相同型号的 SPD 模块,把雷电(或感应电)能量泄放到地,限制对地瞬态过电压的幅值,以防护设备对地的绝缘。 共模模式的电涌保护器(SPD)对共模(MC)过电压可进行有效防护,即带电导体(L 或 N)与保护接地(PE)之间的过电压。对带电导体之间产生的差模过电压未进行防护,如 L-L 之间,L-N 之间的过电压。 四、电涌保护器(SPD)“3+1” 保护模式(L-N,N-PE) 在某些供电系统下,共模保护的电涌保护器(SPD)有可能使 SPD 的电压保护水平失真,即产品的实际保护水平比产品说明上的保护水平要差。如在 TT接地系统:GB50057-94(2000 版)标准规定,L-N 接三片抑制模块,能有效的拦截相线浪涌电压,当雷电浪涌使 SPD 导通放电时,巨大的涌流瞬间流向N 线,使 N 线电位上升,所以必须给 N 线提供一个放电电流通道。对 N 线的放电,N-PE 使用空气放电管,简称“3+1”组件,而这种 SPD 保护方式称为“3+1”保护模式。 “3+1”保护模式的接线方法是在 3 根 L(相线)和 N(中性线)之间安装 3个相同的限压型 SPD 模块,作电源线与中性线之间的差模保护;同时 N(中性线)与 PE(保护线)之间安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