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产生的条件答: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地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条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生活剩余产品,使社会上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面专门从事教育学活动。第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第三、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第四、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二、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答:第一、教育的全民化第二、教育的民主化第三、教育的多元化第四、教育的现代化第五、教育的终身化三、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答:一、教育具有永恒性二、教育具有历史性三、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人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四、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答:(一)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具体表现为: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五、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具体表现为: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三)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会影响社会政治关系的发展六、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答:(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为: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护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七、简述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答: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八、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答: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