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常德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本届政府及2021年工作回顾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常德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全市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沅澧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五年,我们砥砺奋进、聚力发展,实现了经济实力新跨越。总量再上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预计数,下同),接连突破“三千亿”“四千亿”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8%,累计突破1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36亿元,是2016年的1.5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进入全省前三。支撑持续增强。市场主体达38.4万户、“四上企业”达3772家,分别是2016年的1.6倍、1.5倍,产值过100亿元、过10亿元企业分别达3家、55家。新增国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75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由全省第5跃居第2,存贷比提高26.2个百分点。影响不断提升。常德位居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第58位、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71位。武陵区挺进全国百强区50强,桃源县跻身全省县域经济10强。常德经开区跨入全国百强经开区,常德高新区晋升国家级园区。这五年,我们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增添了全面小康新成色。把三大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打出了声势、打出了影响、打出了成效。脱贫攻坚圆满收官。4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9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石门县顺利摘帽并成为全国样板。桃源县获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王新法等先进典型。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中央、省交办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均达到序时进度,汉寿西洞庭湖欧美黑杨清理鼎城石板滩石煤矿坑治理、安乡珊珀湖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煤矿、纸浆、粘土砖厂、石煤矿山、落后钢铁生产企业全部关闭退出。长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绿水青山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桃源县、石门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桃花源获评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金融风险管控有力。率先在全省厘清政府与平台公司支出责任,平台公司清理整合基本完成。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五年,我们担当作为、善作善成,厚植了区域竞争新优势。聚焦发展的难点堵点,干成了一批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要事,为提升区域竞争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产业格局加快转变。培育形成两大千亿产业集群,非烟工业增加值占比由46%提高到52%。中国中车、中国中药、中国建材、国科控股、华为、盐田港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落户常德,烟厂易地技改、中车新能源汽车、迪文科技扩建等47个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交通建设捷报频传。石长铁路开行动车,黔张常铁路建成通车,常益长高铁加快建设。益常高速复线开工建设,安慈高速全线贯通,实现县县通高速。沅澧快速干线基本建成,市域内“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桃花源机场跻身全国百强并实现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常德品牌走向全国。桃花源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柳叶湖晋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9个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或证明商标,常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生产基地。鼎城区、桃源县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新动能加速释放。中联重科全球最大上回转塔机下线,飞沃科技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建成国家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酶制剂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