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储层“四性”关系与电测油层的解释 (一)、储层的“四性”关系 储层的“四性”关系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沉积相是控制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主要因素,电性是对其三者的综合反映,不同的沉积相带,决定了不同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并决定了不同的电性特征。只有正确地认识岩性,准确地掌握沉积环境、沉积规律和所处的沉积相带,认清各种岩性在电测曲线上的反应,才能正确地认识它的物性和含油性,才能与电性特征进行有机的结合,正确地进行油水层判断,提高解释符合率和钻井成功率。 测井曲线能反映不同的岩性,尤其对储集层及其围岩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南泥湾油田松 700 井区长 4+5、长 6 储集层测井显示:自然电位曲线为负异常,自然伽玛低值,微电极两条曲线分开,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稳定,电阻率曲线随含油性不同而变化。泥岩表现为:自然电位为基线,自然伽玛高值,微电极两条曲线重合,声波时差曲线相对较高,且有波动,电阻率曲线表现为中-高阻。过渡岩性的特征界于纯砂岩与泥岩之间。储层的钙质夹层显示为,声波时差低值,自然伽玛低值,电阻率高值;而泥质、粉砂质夹层显示为,自然伽玛增高,电阻率增大。普通视电阻率曲线的极大值对应高阻层底界面。感应曲线及八侧向曲线在储集层由于侵入而分开,而在泥岩及致密层3 条曲线较接近。但是,由于该区大部分井采用清水泥浆,所以,井径曲线在渗透层曲线特征不明显,微电极曲线在渗透层特征不明显。 长 4+5 储层岩性致密,渗透率值比较集中,在渗透性较好的储层段,一般含油性较好。长 4+5 油层组含油层的曲线特征比较明显,油、水层的特征总体上便于识别。 电阻率曲线是识别油水层最重要的曲线。理论上来说,感应曲线因其在地层中的电流线是环状的,那么,地层的等效电阻是并联的,它比普通视电阻率曲线及侧向测井更能识别相对低阻的地层。所以,一般最好用感应测井曲线识别油水层。油层电阻率幅度大,含油段的储层电阻率是水层电阻率的 1.5—4 倍,深、浅探测幅度差小,含油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大致为 50—150Ω•m。水层深感应电阻率值低,深、浅探测电阻率幅度差大。 声波时差曲线能较好地反映储层的物性,物性较好的储层声波时差增大。储层 声 波 时 差 曲 线 大 致 为 215— 242μ s/m。 利 用 测 井 曲 线 首 先 识 别 渗 透 层 , 在 此 基 础 上 识 别 油 、 水 层 。 长 4+5、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