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钻井过程中油气层的损害与保护,浅谈储层保护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从中得到的体会和认识 在打开油气层后,如果钻井方式、钻井参数、泥浆性能等因素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生产层造成多种损害,研究这些损害机理,对保护和开发生产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使用同地层相配伍的钻井液,采用保护生产层的钻井方式将直接关系到油气井的产量及油气田的开发经济效益。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钻井施工人员已不再片面地强调进尺、追求钻速了,而把目光投向了如何合理开发和保护油气生产层。所以研究这一方面内容尤为重要。钻开油气层后,将破坏地层原有的平衡,若在正压差作用下,钻井液中的固相就会进入油气层而造成孔喉堵塞;而进入油气层中的钻井液,如与油气层岩石不配伍,就会诱发油气层产生水敏、盐敏、碱敏、润湿反转、表面吸附等潜在损害因素;如滤液与油气层流体性质不配伍,就会造成无机盐和处理剂沉淀,发生水锁反应,形成乳化堵塞、细菌堵塞和油气层油水分布的改变等,这些因素最终均可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钻井液对油气层损害的严重程度随钻井液液柱压力与油气层孔隙压力之间的正压差增大,钻井液浸泡油气层时间增长,钻井液滤失量增加而加剧,此外,钻井过程中如发生井喷或井漏均会使上述各种损害加剧。 1 钻井过程中油气层的损害方式 1 .1 钻井液中固相颗粒对油层的损害 钻井液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类固相粒子,有的是工作液的必要组成,有的是有害固相而未除去。它们侵入油气层后必然会在油气层的喉道处发生沉积和架桥,从而造成堵塞。这种堵塞的过程和规律(其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是其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这种堵塞可造成损害的10~100%。 1 .2 钻井液中液相(水溶液相)与岩石相互作用所造成的损害 进入油气层的液相必然与岩石孔穴喉道中的敏感性物质尤其是粘土矿物发生种种作用从而带来各类损害,这类损害实际上就是储层敏感性的表现。 1.2.1 水敏损害 当进入地层水溶液的矿化度低于地层临界化度,如淡水钻井液钻遇蒙脱石、伊蒙混层水化云母、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时,会发生诸如粘土水化、晶格膨胀、分散、运移、脱落等损害。 1.2.2 盐敏损害 在某些条件下,进入地层水溶液的矿化度高于地层水,如高矿化储层保护作业 - 1 - 工作液钻遇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时,将引起地层中粘土去水化、收缩、破裂、脱落、运移等损害。 1.2.3 碱敏损害 当 OH-浓度较高的钻井液钻遇各类粘土、长石和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