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测项目临床意义项目标本类型参考区间临床意义总胆红素(TBIL)血清5.1〜19.0 口mol/L增咼: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结石,胆管炎,溶血性疾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直接胆红素血清0〜7.0 口 mol/L增咼: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间接胆红素血清0〜19.0 口 mol/L增咼: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总胆汁酸(TBA)血清0〜10 口 mol/L总胆汁酸(TBA)>10 口 mol/L 提示肝细胞发生病变,血液中胆汁酸含量升咼。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明显升高。特别是肝硬化、肝癌时总胆汁酸的升高率〉%),也大于丙氨酸转氨基酶 ALT)20%前白蛋白(A)血清100〜400mg/L1. 血清 PA 浓度降低:(1)血清 PA 是一种负急性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和恶性疾病时其血清水平下降。(2) 各类肝炎、肝硬化致肝功能损害时,由于合成减少,血清 PA 水平降低。(3)PA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可作为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征。(4)蛋白消耗疾病或肾病时,PA 浓度下降;妊娠或高雌激素血症时,PA 浓度也下降。2. 血清 PA 浓度增高:可见于 Hodgkins(TP)血清65〜85g/L增高:脱水和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要是球蛋白合成增加)。降低:肝脏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烧伤、肾病综合征、大量反复放胸腹水、溃疡性结肠炎、水潴留使血液稀释等。(ALB)血清40〜55g/L增咼:脱水和血液浓缩。降低:白蛋白合成障碍: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白蛋白消耗或丢失过多:消耗性疾病、恶病质、肾病综合征、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腹水形成等。其他:妊娠晚期、遗传性无白蛋白血(GLO)血清20〜40g/L增咼:主要以 Y—球蛋白增咼为主。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变、多发性骨髓瘤。减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后,先天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球蛋白血清1.2〜2.4:1减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类脂质肾病、低蛋白血症等。丙氨酸氨基转移ALT)血清男:9〜50U/L女:7〜40U/L增高: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虫病等。严重肝损伤时出现转氨酶与黄疸分离的现象,即黄疸日益加重,而逐渐下降。重症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 AFP 升高,而 ALT 下降。其他 ALT病:心血管疾病(心肌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