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937-1949 年: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讨论的开题报告题目:1937-1949 年: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讨论讨论背景:民族意识在中国音乐进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 世纪上半叶,国民政府领导下的中国音乐开始走向现代化,但是这一过程中却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音乐进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不断扩大,解放区音乐的进展逐渐成为对比于国民政府的一种新的音乐进展方向。解放区音乐在音乐领域推崇有用与简单,同时也有鲜亮的民族特色。这导致了解放区音乐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音乐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讨论意图通过对1937-1949 年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的讨论,揭示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的进展历程及其文化背景。讨论目的:通过对 1937-1949 年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的讨论,探讨其内在的进展规律和历史变迁,以便更好地理解解放区音乐的形成及其对中国音乐进展的影响。同时本讨论还旨在分析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的文化背景,包括革命、民族自信、文化自觉等因素,以及对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的影响因素。讨论方法:本讨论将采纳历史讨论方法、文献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以梳理归纳解放区音乐的进展历程为中心,分析 1937-1949 年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的形成和进展,探讨其内在规律和历史变迁,进而分析民族化思潮的文化背景。讨论内容:1.解放区音乐在抗战中的进展情况。2.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的起源和流行。3.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4.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的文化背景分析。5.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对中国音乐进展的影响。预期结果:本讨论将对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的进展历程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化讨论,揭示出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变迁,为今后对中国音乐及其进展历程的深化讨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