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教育救国思想讨论的开题报告题目: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教育救国思想讨论讨论背景和目的: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在中国遭受外侮和内乱的背景下,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教育具有救国救民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救国思想和改革方案,其中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教育复兴等。本讨论旨在对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教育救国思想进行系统的讨论和分析,探讨其进展演变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以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教育思潮和推动当前中国教育事业的进展。讨论内容和步骤:本讨论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分析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和教育的现状,以及影响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2.教育思想的演变:对当时的教育救国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教育复兴等各个时期的主要思想内容、代表人物和影响等方面的探讨。3.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成效:分析当时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成效,以及改革与当时社会进展的关系,探讨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具体作为和问题及其根源等方面的问题。4.教育救国思想的价值和意义:综合分析当时教育救国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包括其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进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等方面的探讨。参考文献:1.崔永元、贾树青:《20 世纪中国教育的变革与进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年。2.李大同:《中华民族近代史:1900-1949》,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 年。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杜正胜:《教育者与文化:20 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4.徐中约、李文波:《近代中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