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60CO-γ 射线辐射下紫花苜蓿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和ISSR 分析中期报告中期报告一、讨论目的1. 通过 60CO-γ 射线辐射处理后,筛选出耐盐性更强的紫花苜蓿突变体。2. 利用 ISSR 分子标记对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遗传分析,探讨突变体与野生型在遗传上的差异及其对耐盐性的影响。二、讨论方法1. 实验材料:采纳野生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对比组,利用 60CO-γ 射线进行辐射处理,诱发紫花苜蓿突变体。2. 突变体筛选:将辐射后的种子进行种植,分别培育在含有不同浓度 NaCl 的培育液中,筛选出耐盐性更强的紫花苜蓿突变体。3. ISSR 分子标记:利用 ISSR-PCR 技术对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遗传分析。提取 DNA 样品,根据 ISSR 引物组的特异性,选择特异引物进行PCR 扩增,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PCR 产物。三、讨论进展1. 进行了 60CO-γ 射线辐射处理,得到了大量苜蓿种子,开始筛选耐盐性更强的紫花苜蓿突变体;2. 完成了突变体对盐胁迫的筛选工作,初步筛选出了 10 个耐盐性更强的突变体;3. 完成了突变体和野生型的 ISSR-PCR 实验,得到了可重复的 PCR产物;4. 分析突变体和野生型的 ISSR-PCR 产物,初步发现有部分 DNA条带差异,正在进行进一步分析。四、下一步工作1. 进一步筛选突变体,确定最优耐盐性的突变体;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 对最优耐盐性的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进一步 ISSR 分析,并确定具有差异的 DNA 序列;3. 对具有差异的 DNA 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其对突变体和野生型在耐盐性方面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