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AF1Q 蛋白降解机制及氯化两面针碱抗急性髓系白血病机制的讨论中期报告本报告介绍了 AF1Q 蛋白降解机制及氯化两面针碱(LMT-28)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机制的讨论中期进展。AF1Q 是一种转录因子,参加了很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前期讨论表明,AF1Q 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且与癌症的发生和进展相关。因此,讨论 AF1Q 的降解机制对于癌症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讨论通过构建 AF1Q 蛋白不同的突变体,发现 N 端第 14 个氨基酸处的 Lys 可以被泛素化并被降解。进一步的讨论表明,E3 泛素连接酶UHRF1 通过识别并结合 AF1Q 的 Lys14 附近的邻近残基,促进 AF1Q的泛素化和降解。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种潜在的分子机制:UHRF1 通过与 AF1Q 的 NLS 结合,将其导向细胞核内泛素降解系统。AML 是一种影响儿童和成人的血液恶性肿瘤,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LMT-28 是由我们实验室开发的一种新型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 AML 活性。我们的讨论表明,LMT-28 可以特异性抑制 AF1Q 的表达,并且通过抑制 AF1Q 的表达,LMT-28 能够抑制 AML 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这表明 LMT-28 对于 AML 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价值。总之,本讨论揭示了 AF1Q 蛋白的降解机制以及 LMT-28 对 AML 的抗癌作用,为进一步讨论 AF1Q 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以及开发更加有效的 AML 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