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点总结及教学案 学生姓名 学科 数学 年级 小学六年级 老师姓名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填写时间 阶段 第()周 观察期□ 维护期□ 课时计划 课题名称 比例尺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同步教学知识内容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1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重点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比例的应用题,比例性质的灵活应用 本教案总共( 1 0 )页 - 2 -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 1.比例尺的概念: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比例尺 或 =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注意: 1.比例尺是一个比,他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因此不能带有计量单位。(计算时要先统一单位) 比如:在平面图上用10cm 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m 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10cm:10m = 10cm:1000cm = 1:100 所以,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100 。 2.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整数比,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3.在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小。 知识点二: 1.比例尺的分类 数值比例尺: 1:100000000 1 0 0 0 0 0 0 0 01 线段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可以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比如:1cm:50km = 1cm:5000000cm = 1:5000000 2.缩小比例尺:在绘图时,根据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纸上画出来。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缩小比例尺写成带比号的形式时,前一项一般化简为“1”,若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应化简为“1”。 放大比例尺:对于机器零件比较小,有时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纸上,这样的比例尺就称为放大比例尺。如:2:1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放大比例尺写成后项是“1”的形式。 知识点三: - 3 - 1.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列比例式来求,也可以利用“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 2.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列比例式来求,也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 知识点四:应用比例尺画图 应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