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鲵产业的调研报告 查阅数:102 曲河乡人民政府 唐有新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近年来,曲河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把培植大鲵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为进一步加快大鲵产业发展,力争在五年内把大鲵养殖培育成特色优势产业,帮助该乡农户早日脱贫致富,该乡新领导班子近期走访了 XX 县区金河大鲵养殖公司及部分大鲵养殖户,就该乡大鲵产业的发展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曲河乡大鲵产业发展现状 曲河乡位于房石河畔,境内溪流纵横,水质清爽无污染,是大鲵原产地之一,也是 XX 省为数不多的大鲵最佳“适生区”之一。曲河乡群众素来有家庭养殖大鲵的习俗,2001 年,金河公司总经理张金贵从 XX 县区来到曲河乡,建起大鲵养殖基地。2008 年 11 月,张金贵在国内大鲵专家“娃娃鱼之父”阳爱生教授帮助下,取得大鲵人工繁殖技术重大突破,成功催产大鲵幼苗 1000 余尾。现该公司有大鲵养殖场 1 万平方米,种鲵 500 条,幼鲵 1.7 万尾,是 XX 省最大的大鲵养殖、繁殖基地,是省内唯一一家拥有大鲵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利用许可证的企业,具有出售商品大鲵(子二代)经营资格。2009 年,曲河乡党委、政府争取 XX 县区援建资金 40 万元,将大鲵人工养殖作为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先后两次组织 32 户农户赴陕西汉中考察学习大鲵养殖,专题组织大鲵养殖技术培训一次,培训农户 250 余人,2010 年上半年成功在青城、王家发展大鲵养殖户 50 户,养殖大鲵 1120 尾。在曲河繁殖、发展大鲵产业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和品牌优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大鲵产业的高投入,农户自主发展积极性不高,同时,随着大鲵产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着疫病、市场等风险,亟待政府引导、规范和解决。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资金投入,农户养殖规模小根据今年市场综合行情测算,5-6cm 幼鲵售价在每尾 600 至 650 元之间,按照每户养殖 50 尾计算,仅购鱼苗一项就需一次性投入 3 万元以上,目前,我乡农户在农房重建后普遍缺乏资金,养殖(户)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绝大多数只能靠从亲戚朋友筹借,融资数额非常有限,致使养殖规模化小。到现在为止,我乡养殖规模达200 尾以上的农户仅有李婷婷一家,而有一些条件、有技术的养殖户如李廷树、张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