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一件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全区上下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东区果树、南区设施蔬菜、北区设施养殖为主的三大产业集聚区,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呈现出了大规模、高效益、高层次的发展态势。一、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根据市场需求、基础条件和比较效益原则,及时转变产业发展重点,把果品产业作为区域优势产业,瓜菜产业作为全区有灌溉条件地区的绿色高效产业,草畜产业作为基础产业,把小杂粮、马铃薯、黄花菜种植等作为局部地方特色产业,做大规模,夯实基地,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经济片带。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显出新成效。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2012 年至 2014 年底,全区粮经饲种植比例由 60.5:35.5:1 调整到 58.4:36.5:5.4,农业增加值由 10.88 亿元增加到 11.49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5443 元提高到 6799 元。二是优势产业开发迈出新步伐。(1)苹果产业:坚持整村、整乡、2整区域推进,大力培育苹果支柱产业。截止 2014 年底,全区已建成千亩连片示范园 22 个、专业村 25 个,基本实现了什社、温泉、显胜整乡推进,全区苹果面积达到 21.6 万亩(盛果园 8.6 万亩,幼园 13.0 万亩),其中 2013 年以来新栽果树面积 1.2 万亩,年生产各类果品 11.4万吨(其中苹果 10.74 万吨,杏子 0.23 万吨,其他 0.43 万吨)实现果品总产值 3.4 亿元,农民人均苹果产业收入达 1120 元。(2)瓜菜产业:在继续扩大蒲河川区、什社武川和城郊 3 个千亩设施蔬菜基地规模的基础上,2010 年,聘请山东寿光蔬菜专家驻地常年担任技术指导,启动了肖金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融资、统一物资采购、统一质量标准的“五个统一”要求,共流转土地 6300 亩,建成日光温室 800 座,竹架大棚 500 座,育苗 160 万株。目前全部承包到户投入生产,种植各类蔬菜 12 种,在全市范围内销售蔬菜 2000 万公斤以上;二期工程在肖金米王、贺咀、芮岭、李城、张庄、肖金等 7 个村整体流转土地 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