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BDNFrs6265 基因多态性与农村自杀未遂行为的关联性讨论的开题报告一、讨论背景自杀是一种不可逆的、反社会的、挑战人类文明的极端行为。在中国,尤其在农村地区,自杀未遂行为发生率较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自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其中之一。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是神经生长相关的因子,其对慢性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发生进展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讨论表明,BDNF 基因多态性与精神障碍、自杀等行为有关。因此,本讨论将探究 BDNFrs6265 基因多态性与农村自杀未遂行为的关联性。二、讨论目的本讨论旨在探究 BDNFrs6265 基因多态性与农村自杀未遂行为的关联性,以期为农村自杀未遂行为防治提供分子遗传学基础。三、讨论方法与步骤1. 讨论设计采纳病例-对比讨论设计,分为病例组和对比组,病例组为农村自杀未遂者,对比组为无自杀未遂史的健康人群。2. 讨论对象选取符合讨论标准的农村自杀未遂者作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年龄、性别、职业等匹配的无自杀未遂史的健康人群作为对比组。3. 数据采集采纳问卷调查的方式,猎取个体基本信息及心理学评估量表及自杀倾向量表等资料;采纳口腔黏膜取样、PCR 扩增、限制性酶切等技术分析 BDNFrs6265 基因多态性。4. 数据分析将采集的数据录入 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纳 χ2 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t 检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四、讨论意义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本讨论将探讨 BDNFrs6265 基因多态性与农村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自杀未遂行为的遗传学基础,为科学防治农村自杀未遂行为提供分子遗传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