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演讲稿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数学学院20XX级二班的李煜鸣,很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喜欢的风景,分享我的快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一名理科生,在上这门课之前,自然景观的美一直不能引起我的共鸣,我总觉得山脉的伟岸,海洋的浩瀚,这些浪漫都来得太过虚无,有些飘渺,只有那些安静的古街,典雅的古屋,才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今天,我想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平遥古城,一座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XX县区并称为“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的历史文化名城。我喜欢一个人走在空旷的古街上,呼吸着古城清晨新鲜的空气,仿佛处处散发着古时留下的香气,不免让人浮想联翩,站在这里,依然能感受到他平日里在袅袅炊烟笼罩下充满诗意的美好。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报告以对平遥古城的评语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今天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三个景点。平遥古城墙、古民居和日升昌票号。平遥城的始建时间至少可追溯至周宣王时期,相传为当时的重臣尹吉甫驻军时所筑。现存城墙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西周旧城的基础上大规模重修的,此后又经过数十次修补,但仍总体保持了明代初期的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置的珍贵实物资料之一。这里我们主要看一下城门。平遥古城墙的城门共六座,南门“迎薰”门,北门“拱极”门,上东门“太和”门,下东门“亲翰”门,上西门“永定”门,下西门“凤仪”门。不同于其他的城门,平遥古城的每道门有利们和外门之分,这两个门第1页共4页一关,这整个建筑就形成一个大水缸的形状,北方人把这个大水缸叫作“瓮”,所以这个小城又叫“瓮城”。从战术的角度来说,当敌人攻入瓮城的第一道门时,守城士兵可将两道城门全部关死,然后居高临下,四面交叉射击,给瓮城内的敌人以致命的打击。而在空中悬挂着钉板钉板、擂石,都是用来砸击敌人的,也就是在瓮城内会形成一个“关门打狗、瓮中捉鳖”之势。站在古城墙上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赞不绝口。城池呈平面方形,形如龟状。乌龟一直被人们看做是长生之物,吉祥之物,在古人心目中更是如同神灵一样神圣。当时之所以把平遥城建成龟的形状,是人们希望借助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万年长存。之所以是如此形状,反映的乃是古人对乌龟的崇拜之情。依此寓意,平遥古城城池的布局就很有看头了。城门共有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可看作龟头,门外两眼水井宛若龟的双目。北城门是全城的最低处,流出城内所有积水之用,犹如龟尾。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都是向南开的,好像向前伸展的龟爪,只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这是颇有讲究的,因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故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城墙,原本很表面的东西,却在历史转身的一瞬间,无声的记录着时光的沧桑,静默成时代的缩影。这座古城墙在时光的旧痕中保留了自身的素朴,虽历经千余年的沧桑风雨,但雄风犹存。行走在古城墙上,似乎能触摸到历史最深邃的内涵,感受到历史的深沉。也许在某个时刻,当你站在古城墙上,依稀看到一只巨龟,昂着头,爬行而来,它来自2700年前,似乎带来了遥远的回声,它仿佛向人们诉说着什么,仿佛又要爬向远方。下面看一下古民居。中国古都,是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古城平遥,是把历史溶解于民居。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文化精髓。城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四合院3797处,其中有400多处保存比较完整,游览民居,大家一般都会去民居博览苑,其实就是是“蔚丰厚”票号第2页共4页旧址。该院面阔五间,为南北两套院串院在一起的大宅院。北院坐南朝北,大门临街,属典型的商号经营四合院。平遥民宅平面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落组成,一般为“日”字型二进院或“目”字型三进院形式,正秘一般为本间或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的砖窑,墙面厚实坚固,冬能保暖,夏能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