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 monia,SAP)的概念由Hilker 于2003年首先提出,是卒中后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2],并且增加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3],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既往国内外对SAP 这一概念尚缺乏统一的认知,诊断标准也存在明显差别[4],这可能会导致临床工作中对SAP 预防不到位、诊断不及时、抗感染治疗不合理,最终患者预后不佳。为提高对SAP的认识,由我国神经内科、呼吸科、感染科及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于2009年成立专家组,共同讨论制定并发表《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0版[5],以规范国内SAP 的临床诊疗。近年来,SAP 相关研究领域积累了更多的临床证据,尤其是中国人群的证据亦在增加,对SAP 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有鉴于此,我国神经内科、急诊科、呼吸科、感染科及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对原共识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 SAP 临床防治工作的需要。本版共识在2010 版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工作会议,确定了整体框架和主要更新内容;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指南共识,并尽可能地采用我国SAP 防治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数据,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讨论修订而成,以期为临床SAP 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根据英国多学科专家组成的SAP共识小组(pneu monia in stroke consensu s grou p,PISCES)2015 年发表的共识,建议将 SAP定义为:非机械通气的卒中患者在发病 7d 内新出现的肺炎。其发病群体为卒中后患者,与卒中后机体功能障碍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是加剧卒中后脑损伤的重要因素[6],SAP 还会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脓毒症、消化道出血等[7]。 国外流行病学数据显示,SAP 发病率为 7%~38%[7-10]。我国Ji 等[6]根据中国国家卒中登记中心的资料统计缺血性卒中患者 SAP 发病率为 11.4%[6],出血性卒中患者为 16.9%[11]。吴安华等[12]的研究显示,SAP 的发病率为 35.97%,远高于通常意义上的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1.76%~1.94%。SAP 增加卒中患者的30d 病死率达 3 倍[13],同时1 年[9]和3 年死亡风险均上升[10]。 推荐意见:SAP 定义为非机械通气的卒中患者在发病 7d 内新出现的肺炎。 2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SAP 风险预测能帮助选择干预措施以减少高风险患者的发病率[14]。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和吞咽困难是SAP 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