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病种质量管理——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第一节 概述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质量控制”在卫生部卫医发(2008)27号《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2008版》和卫生部卫医发(2008)28号《2008---2010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文件中被列入重点工作之一。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是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临床服务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为目的。 据卫生部发布的城市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中脑血管病2006年为第七位,构成4.70%,2007年为第七位,构成 5.25%;2007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中脑血管病为第2位,死亡率 111.47/1000000,构成 18.04%。 据 2003年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表明,卒中病人的直接住院费用达 195.95亿元,加上门诊及自购药费用,卒中病人的直接医疗费用达到 374.52亿,占同期我国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 6.52%和 5.68%。从 1993年至 2003年间,卒中病人的直接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幅度为 18.04%,超过同期 GDP增长 8.95%的幅度。 在我国,卒中每年的新发病例为 250万,而每年死于卒中的病例为 150万,这意味着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而在有幸存活的患者中,2/3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残疾。该疾病严重危害到了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且目前有日益年轻化的趋势,加上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三高”特点,无疑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直接和间接的医疗花费以及由此造成的人财物损失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所有的卒中病例中,缺血性卒中占将近 85%的比例。而对于这一严重的疾病除了在缺血发生 3小时内静脉应用 rt-PA溶栓治疗外,目前尚没有其他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方法能够阻止卒中的发生。 《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2008版》及 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重点工作中要求: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创伤、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卒中等)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质量控制指标解释与分析、计算公式、信息分析流程,主要根据国内外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诊疗指南和质量评价标准及历年北京地区部分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定期评价的资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分述如下。 第二节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质量控制标准 一、卒中接诊流程 1、 按照卒中接诊流程; 2、 神经功能缺损 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