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卷(教学设计 A )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 6 分,共 30 分) 1. 行为主义理论学派主张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客观的行为,学习的本质是行为的变化,即学习活动发生后,学习者要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在变化。 2. 具有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一般会主动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倾向于以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因此他们的知觉易受错综复杂的背景影响。 3. 根据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学习者在学习一段语言或文字符号的材料后,在他的头脑中留下的是这段材料表达的意义,而不是语言或文字符号本身。 4. 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由于经常使用碗来盛饭菜,逐渐出现了碗是一种有特定形状和功能的器皿,从而正确分辨出碗,这表明儿童形成了关于碗的定义概念。 5.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既是自己为自己所认可。 二比较题(比较下述概念的异同,每题 8 分,共 40 分) 1. 态度与品德 2. 传递-接受程序与引导发现程序 3.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4. 偶然学习与有意学习 5.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三综合应用题(第一题 10 分,第2、3 题各20 分,第4 题 30 分,共 80 分) 1. 什么是知觉学习?试列举四中促进知觉学习的技术,并举例说明。 2. 分析布鲁姆和加涅的认知学习系统分类的异同?并举例说明它们对编写学习目标的知道作用? 3.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考虑煤体的使用,如果要求你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你会选择使用哪些煤体?陈述你的选择理由。 4. 目前,在小学、初中与高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中,都有“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这一内容,如果要求你为三个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你将如何考虑?请写出你的设计简案。 200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423 科目名称:教学设计或数据结构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 6 分,共 30 分): 1、认知主义理论学派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但这种变化要能保持一定时期,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学习的实质是内在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2、按照皮亚杰的有关理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经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如能够解决大量的代数问题等。 3、在进行教学媒体选择的过程中,有时会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