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变电站保护和测控系统站内 103 传输规约 第 1 页 共 68 页 变电站保护和测控系统站内传输规约 一. 前言 1.本规约参考了IEC60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传输规约(以下简称1 0 3 规约),针对不同的网络结构,提出了2 种链路传输方式,但都采用1 0 3 规约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根据1 0 3 规约的要求,新研制的保护、测量、控制设备必须采用该配套标准的兼容范围,不能满足的部分采用通用分类服务完成。因此本协议适用于新研制的产品。 1.1 标准的1 0 3 规约传输方式(以下简称方式1 ) 本方式只适用于一主多从的网络结构,如:多点星形、多点环形、多点共线;当然也适用于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其链路传输规则采用窗口尺寸为 1 的非平衡传输方式。传统的RS-485 网络采用本方式。 2.2 扩充的1 0 3 规约传输方式(以下简称方式2 ) 对于对等网形式多主站或单主站的网络结构,为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自(特)发事件及变化数据必须主动上传,因此在方式1 的基础上(仅采用1 0 3 规约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链路层采用网络传输规则(包含源和目的地址、数据是否有效传送等)。以太网结构可采用本方式。 2 . 传输帧格式 方式1 采用两种形式的帧格式FT1.2(P85):固定帧长帧格式和可变帧长帧格式。固定帧长帧格式是一种简化的非标准的传输帧格式,用于提高本方式下的传输效率。 方式2 采用可变帧长帧格式。 3 .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P8 本规约采用1 0 3 规约定义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链路规约数据单元中不得包含多于一个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兼容范围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中: 类型标识 TYP=<1~31>(见 P10); 传送原因 CON=<1~63>(P11);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0~254>为站地址、<255>为广播地址; 功能类型 FUN=<128>距离保护、<160>过流保护、<176>变压器差动保护、<192>线路差动保护、<254>通用分类功能类型、<255>全局功能类型; 信息序号 INF(P12~17,表 8~18); 兼容范围内的信息优先使用,以提高报文的响应速度。 4. 报文信息的分类及优先级 P134 本协议将主站和子站的报文信息按照发送的优先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优先级 说明 1 级 用户数据 1 1)状态量(一次设备工作状态、子站工作状态) 2)子站中产生的突发事件信息或主站的控制命令以及此类报文的应答 3)上电信息、初试化信息 2 级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