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卢明华《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笔记整理

卢明华《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笔记整理_第1页
1/16
卢明华《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笔记整理_第2页
2/16
卢明华《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笔记整理_第3页
3/16
1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笔记整理 第一章 国际关系发展史上的四次大论战(略) 第二章 国家主权论 2.1 国家主权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西欧“领土国家”的形成。主权概念的出现同领土国家的形成相联系。领土国家:⑴必须有一定的人群组合。⑵这些人群必须在政治上组织起来,必须能够集体地行动。⑶必须有一定的领土。 第一个提出主权原则的是法国人让·博丹(Jean Bodin),他在《论共和国》说,⑴国家的本质是其政府的统一性,一个国家必须且只能有一个君主。⑵君主虽不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的约束,却受到深得民心法律或自然法或理性法的约束(接近国际法的概念)。 评价:博丹的主权概念还是很朦胧的,主要是领土国家内的最高权力的体现,基本上没有涉及主权的外部体现。 荷兰法学家雨果·格老秀斯(Hu go Grotiu s)1625 年出版《战争与和平法》,被誉为第一部国际关系教科书。他认为,一个主权国家不能受另一国的法律制约。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正式承认国家主权原则是国家关系中应当遵守的准则。该条约是近代史上最早承认国家主权原则的国际条约。这是国家主权原则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一个重大发展。 民族国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18 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促使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nation)和“国家”(state)而词经常变换使用。具有共同语言、习惯和传统的人民逐渐有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和国家应当合二为一,每一个民族应当拥有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民族。评价:当时民族国家的概念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历史进步性,也暴露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不是单一民族国家的“理想”,而是“民族国家”的现实才是主权国家当时被赋予的新属性。 瑞士法学家瓦特尔(Emerich de Vattel)1758 年出版《国际法》。他认为,国家级不受其他国家的约束,也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他的国家主权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或平民阶级(第三等级)反对君主权力,不承认君主制定的法律,要求平民主权的愿望。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其原意就是“平民主权”(popu lar sov ereignty ),都订了郡主主权的旧概念。卢梭特别强调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2.2 国家主权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性 国家主权的内部特征,即国家主权在国家内部的体现,通常称为“对内主权”(internal sov ereignt...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卢明华《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笔记整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