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历代《文选》类总集的分体归类——中国古代总集分体编纂体例考论

历代《文选》类总集的分体归类——中国古代总集分体编纂体例考论_第1页
1/15
历代《文选》类总集的分体归类——中国古代总集分体编纂体例考论_第2页
2/15
历代《文选》类总集的分体归类——中国古代总集分体编纂体例考论_第3页
3/15
分门别类,这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概言之,分类就是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亦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组织事物的一种逻辑方法。历代 《文选》类总集对文体的分体归类,也体现了总集编纂者的思维方法。要而言之,文体是体现出某些共同的、惯例化的文体特征的一定数量作品的集合体。我在仔细研究了范晔《后汉书》列传著录文体的情况之后,曾指出: “中国古代文体归类主要采用了因文立体的路数。也就是说,不是先有文类的设定,后有单篇文章的创作和归类;而是相反,先有单篇文章的创作,后有多篇文章因其文体相似性而合并归类,并为之命名。” [① ]那么,古人编纂总集时,在对多篇文章进行分体归类的具体操作中,是怎样认定其文体相似性,又是怎样区别其文体相异性的?在认定了文体相似性之后,又是怎样为合并归类的文体命名的?命名之后的文体,又是如何发生分合变迁的?这是本文所要解答的主要问题。 一、分体归类的基本类型参照后世的《文选》类总集,我将《文选》编纂时经过分体归类后所得的39 类文体,区别为6 种基本类型:第一,古有定名、历代相承不变的文体;第二,古有定名、后世衍生繁滋的文体;第三,古有定名、历代分合有异的文体;第四,古有定名、后世未再列类的文体;第五,始立其名、后世并入他类的文体;第六,始立其名、后世未再列类的文体。以下依次对上述6 种基本类型做一番简略的考述。( 1)古有定名、历代相承不变的文体,《文选》有赋[② ]、表、笺、书、移、檄[③ ]、序[④ ]、颂、赞、论[⑤ ]、连珠、箴、铭[⑥ ]、行状等[⑦ ],共14 类。其中称名稍有变化的,有“书”与“移”二类。《文选》卷41-43 为“书”类。按《文章辨体序说》云:“昔臣僚敷奏,朋旧往复,皆总曰书。近世臣僚上言,名为表奏;惟朋旧之间,则曰书而已。” [⑧ ]而《文体明辨》则总名为“书记”, 又另立“书”一类,收录唐李翱《复性书》等文。《文选》卷 43“移”类,收刘向《移书让太常博士》和孔稚珪《北山移文》,《文苑英华》、《宋文鉴》称为“移文”;《文体明辨序说》有“公移”类,名近而实异,乃“诸司相移之词”的统称,唐有状、辞、牒、关、刺、移等,宋有札、申状、公牒,明有照会、札付、案验、帖、故牒、咨呈、案呈、呈、牒呈、申、咨、牒、关、揭帖等,因“其名不一,故以‘公移’括之”[⑨ ]。《明文在》亦列“公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历代《文选》类总集的分体归类——中国古代总集分体编纂体例考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