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考前必背 | 5大类非选择题答题术语 背景、原因类设问 [设问特点] 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等。 [答题模板]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2.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3.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 (2)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典题感悟] (2013·安徽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后 (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 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 (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 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 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答案] 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 [反思归纳] (1)本题设问是“ 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实际包含感悟的根本原因是宗法制的影响。父系血缘关系,主要原因是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材料反映了这些有效信息,其他因素还有武则天自身的感悟,对大臣建议的理解等。设问已明确限定“ 历史因素” ,这样就不用考虑唐朝及武则天的因素。平时应注意理解答题模板,学会灵活运用。 2 (2 )对“原因”类问题的解答一定要注意其两个限定,一是看其时空限定,即所问“原因”是何时何事的原因,定位其时间和知识范畴,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调动和运用,从而进一步全面准确地归纳各种因素;二是看其程度限定词,即“主要”“直接”“根本”“主观”“客观”等,围绕这些限定性词语,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克服所答非所问的现象。 [必背术语] 1 .专制主义中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