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标要求: 1、知道压力概念;会画压力示意图; 2、学会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二)中考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教材分析: 《压力的作用效果 》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内容。教材突出了实验探究活动,在学生亲历探究的基础上,完成概念的建立,进而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这节课中 “压力”是个重要的概念,是在学习力的概念、力与运动规律及质量和密度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也为学习压强作必要的准备。所以本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并且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知识,具有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初步有了控制变量的探究思想,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压力知识,学生几乎是一无所知。但压力的实例在生活中却很广泛,素材非常丰富。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和应用都将变得很容易。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教学重点: 1、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2、压力示意图。 三、教学难点: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分; 2、科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四、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与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相结合。 五、教学思路: 虽然生活中和压力有关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压力的概念学生比较陌生。教学中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引入,先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再进一步去逐渐探索知识。教学中通过学生探究实验认识到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最终可通过比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教学流程:问题引入→压力概念→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知识的应用 七、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