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7S”管理实践创新作者:冯悦波来源:《管理学家》2019 年第 13 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电力企业“7S”管理实践创新的经验和做法,阐述“7S”管理在班组星级评价模型的实现方式,以及如何运用管理学方法、工具推进“7S”管理体系化实践等内容。对于电力企业班组提升基础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电力企业“7S”管理班组标杆管理实践创新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从 2017 年起,南方电网建立了以标准化为核心的班组标杆星级评价模型,创造性地将“7S”管理融入班组星级标杆评价(以下简称星级评价)标准,旨在以评促建,提升班组基础管理水平。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作为南方电网直接管理的全资子公司,运用管理学方法开展“7S”管理的实践创新,有效提升了班组的工作效率、团队业绩以及员工的行动能力与素质,形成了“人树环境、环境育人”精益文化氛围。一、“7S”管理含义及内容“7S”管理是标准化管理的基石,是精益管理的前提和重要保障。“7S”由“5S”发展而来,“5S”是指针对生产现场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信息等生产要素实施规范管理。其中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这五个要素。在五个要素的拼写中,首字母都为“S”,所以日本人称之为“5S”。近年来,随着对“5S”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添加了“安全(Safety)”“节约(Save)”等内容,逐步形成了“7S”管理。“1S”(整理):区分需要和不需要的物品,再对不需要的物品加以处理。“2S”(整顿):确定物品的放置地点、存放数量、存放容器和物品摆放方法,标识物品。“3S”(清扫):把工作场所内所涉及的地方清扫干净,包含基础环境清洁、设备擦拭以及对污染发生源的预防与整顿等。“4S”(清洁):在整理、整顿、清扫之后,将上面“3S”的实施方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5S”(安全):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6S”(节约):合理利用物品、能源、时间及人力,发挥最大效能,消除浪费、节约成本。“7S”(素养):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员工遵守规范,提升人员素质,养成良好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二、设计创新班组是企业的基本作业单元,是内部最基层的劳动与管理组织。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约三分之二的员工在班组工作。班组基础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1]。为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