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维”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研究武汉市财贸学校彭纯宪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高,但在一年之内的失业率也较高。“中职生”在向“职业人”转化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足够的准备,不少“中职生”最终选择了离开企业或被企业“淘汰”,其“短板”何在?虽然中职生以“专业技能强”而受到用人单位青睐,但这只是体现在就业入门的优势上,从总体上看“职业素养较低”却成为了初次就业持续时间短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的一块“短板”,已引起了职业教育界和产业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与“职业素养”一词相关的“素质、素养、职业素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词在各种供媒体上频繁出现,有必要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弄清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这对于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提升中职生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素质与素养辨析1 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指通过父母遗传因素而获得的素质;后天素质是指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素质。“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2.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2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由于需要“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故又称素养。素质与素养的关系,如图表 1 所示。人的素质先天素质后天素质图表 1 素质的内涵与外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