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实体经济 一、 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巍然屹立的关键。 (版本1) 首先,发展实体经济是稳增长的基础。实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基,实体经济发展,则国家兴盛;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中国经济要做到“稳中求进”,就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经济的根基,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总水平稳定和大局稳定这一系列“稳”的目标。只有不断做强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质量,才有可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为“进”创造条件。 其次,发展实体经济是扩内需的保障条件。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并未完全结束,国际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外部需求总体疲弱。我国经济要确保平稳较快增长,就必须把扩大内需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实体经济的发展要与内需扩张达成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经济发展的平稳运行只有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才能真正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而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则更为直接有效和稳定持续。与此同时,扩内需形成的有效需求必须要有供给对应,即必须相应发展实体经济。如保障房建设、物流设施建设、电力供应设施建设、优质高效农业、养老服务产业、保健产业、文化产业等与消费增长点相对应的产业,从而形成结构优化型经济增长。 再次,发展实体经济是控物价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物价总体呈上行趋势,物价上涨有货币供应量过快增加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是实物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因此,控制物价上涨的关键是运用各种政策手段优化实体经济增长,进而加大产业产品的供给、调整总体产品质量结构,防止民间资本过度追逐各种金融资产、房地产、农副产品和基础资源,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从而抑制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减少盲目的市场投资行为和经济泡沫化倾向,最终形成货币供给与实物供给新的平衡。 德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下依然欣欣向荣,其重要原因在于:德国始终坚持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重视研发投入,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并创立了全世界最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确保了经济增长始终具有活力。 美国、英国等其他发达经济体,在金融危机后也重新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